世上最瑰丽多姿的,也许要数天空的云。我们的老祖宗面对空中变幻无穷的云霞,产生过多少美妙神奇的遐想,触发了多少创造发明的契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古人就把稀奇动人的彩云视为祥瑞,在史籍中加以记载。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胜地以“云”而称,就连祖国美丽富饶的西南边疆--云南,据说也因“彩云南现”这一奇异的天象而得名。
为了寻觅那汉武帝曾“遣使迹之”的彩云之乡,我们翻山越岭,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当年白崖古国的国都所在地--小勃弄川(今弥渡县红岩坝子)。
时值拂晓,勃弄川上云雾弥漫,宛若茫茫大海。渐渐的,东边天现出一抹淡红,群山缓缓从雾海中升起。不一会儿,东山顶上的赤色越来越浓,越来越艳。妻时,伴随着旭日君临天下的笑脸,满天云海全都改变了颜色和形状:前面一排排金盔金甲的武士踏着铜鼓声踊跃开道;两边一队队七彩缓纷的仙女拌着轻快的旋律妙舞婆婆;远方天际,则突起金龙三百万,赤鳞橙甲满天飞……
我们披着满身霞光,一路轻车古道,经彩云桥,过赤云乡,直趋彩云深处。
阳光遍地,白雾渐消,红色的桃花、杏花和金黄色的油菜花,镶嵌着彩云城。一路过去,城东多为新建的钢混建筑。渐往西走,街道及两旁的房屋建筑渐趋古朴。我们漫步在历史悠久的彩云书院,倘佯于古香古色的彩云长街。东西向的街道长约一公里多,滨滨的溪水顺街流过,街旁绿树成行,庭中翠竹掩映。街面是青石铺就,中间一溜青石板光滑洁净,上面留有深浅不一的马蹄印,最深的约达10多厘米。据《方舆纪要》载:“云南门户有四:日古路、日西路、日东路、日间路,自耶(今西昌)、雅、建昌、会川、渡金沙江人姚,至白崖者,古路也。”这深深的蹄印,也算是当年白崖作为南中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的一个见证吧。
“多美的白崖古城!”我由衷地赞叹起来。“不,这只是白崖古城的门户彩云镇。”酷爱南诏史的老陈纠正说。“卫城都有这样大,那白崖城该有多大呀?”我不由得深深地惊叹了。
出彩云城往西,地势渐高,坝里的雾已散尽,田野、村舍,全被阳光镀上了一层金色。猛一抬头,只见远处三堵白色巨崖巍然矗立,在橙色的阳光中耀人眼目。更奇的是,在那雪白的巨崖上空,飘荡着一朵巨大的美丽得世间罕见的玫瑰色彩云。它是那么温柔,简直就像一位微笑着的少女;它是那么神奇,简直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幻梦。怪不得我们的老祖先要把你作为吉祥的象征,怪不得祖国美丽富饶的西南边疆要以你命名。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封依山临水、浓荫环抱的古城村。从这个幽美的村庄往左,在定西岭(古昆弥岭)南麓,白崖古道北侧的田野中,我们找到了白崖古城的遗址。据《蛮书》载,白崖城“依山为城,高十丈,四面引水环流,惟开南北两门”,“城内有池方三百余步”。这几经沧桑的白崖古城,现在已经变成良田了,只有东南北三面残存的城垣高出地表。现存城基最高处有三丈多,最宽处有四丈多,全城方约数里,依稀还可想见出当年规模。“这白崖古城始建于何时?”我间老陈。“根据勃弄川出土的石器和古铜鼓,说明这里早在三四千年前就是云南先民聚居的地区。又据《云南通志》载:从远古的大白国(即白崖国)到汉代的拜国、昆弥国,直至张氏建宁国,他们的国都全在白崖。看来白崖古城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南诏时,阁逻风曾在白崖古城东北金殿窝这个地方另筑新城,但直到现在,古城和金殿窝等遗址「直没有发掘,如果今后地下遗址一出土,那么许多历史疑案就可以澄清了。”老陈和我边走边谈,沿路拣到许多烧有各种形状的文字符号的古瓦残片,可借我们无法识读。
顺古城遗址信步西行,巍峨的天柱岩拔地壁立。岩上一寺飞檐斗拱,依山就势,凌空突起,俯瞰全川。老陈说:这就是迤西第一古刹--谷女寺。这寺传说是远古时为纪念开辟勃弄川的昆弥龙王之女而建的,开始叫“龙女寺”,后来几毁几建,数易其名。汉唐之际,因为谷鸟显化,改名为“谷鸟寺”。南诏时候,白崖古城有一个名叫高娘的少女送粮犒军,又改称“高娘寺”。这一次次庙中塑像的变更,在当地便留下了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由北殿侧边循石梯上行,有巨岩凡立,形状上放下收,就像一朵迎风怒放的莲花。岩上一阁,高为两层,如建在空中。阁下烟云缭绕,阁外天风逼人,登上顶层,探首窗外:东跨天桥,西镇龙关,南走天马(山),北拥昆弥(岭);昆雄、赤水(古淮水之源)环流全川,平畴沃野一望无际。凭山指水,随处是历史的陈迹;抚今思昔,那绵直群山,映映沃野,又记下了多少难解的西史之谜。迎着扑面的春风,我不由得对景高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