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游感:清幽绝尘古朴秀丽的丽江

  如果不是亲历其境,很难想象在偏僻的云贵高原上,会有这么一个清幽绝尘、古朴秀丽、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好去处。

  七月下旬,从上海来到丽江,第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由燠热流火的地区,来到了清爽宜人的世界。摄氏三十九度与二十一度,那不只是度数的差别,更是酷热与清凉的差别,是夏与春两个季节的差别。 

  丽江之美,亮点在古城。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全城坐落在狮子山东麓,象山、金虹山南面,既避西北寒风,又采东南光源。街道布局独具特点,既无内地常见的森严城墙,亦无整齐划一的十字相交道路。中央为一方形广场,称四方街,为市民聚会、娱乐、交易场所。以广场为中心,有六条放射性道路向外延展。道路依山傍水,自然起伏,街巷相连,四通八达,形如八卦阵。这种街道形制,与欧洲布鲁塞尔、哥廷根等古城颇为相似。

  丽江之美,灵魂在泉水。古城西北角的玉龙雪山,海拔五千多米,终年积雪。玉河水分三股流入古城,水清而疾,汩汩滔滔,穿街过巷,顺势流淌,水网与路网相互交织,形成家家临河、户户垂杨的奇观。全城大小河流,一律条石砌河,枕木搭桥,与彩石铺路、青瓦翘檐融为一体,显得古朴、自然、幽雅、宁静。入夜时分,柔和的灯光从河沿石缝中射出,澄碧的小河中,浮光跃金,万星闪烁,负载着许多善男信女美好祝愿的荷花灯,烛光荧荧,随波飘去,与岸边一字排开的露天酒桌、饭桌、咖啡桌,笑声、歌声、说话声,广东话、北京话、上海话、纳西话,构成一幅生意盎然、妙处横生的夜宴图。

  丽江之迷人,在于其独特的文化。丽江古称“大研厢”,研者砚也,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这一散发着翰墨芳香的别名,与丽江文化品格颇为契合。丽江人三分之二是纳西族。纳西族以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著称。从元代忽必烈驻军丽江,带进了外来文化,以后丽江迭受多种文化影响,如儒教、藏传佛教、道教、基督教,加上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教、东巴经、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绘画,形成多种文化共生共存的奇特景象。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仍在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有象形文字化石之称。丽江人好读书,《明史》称丽江土官知诗书,好礼义。明代丽江土司撰写刊印诗文集十多种,清代丽江出过翰林2人、进士7人、举人六十多名,这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为仅见。

  丽江文化有三绝,古城,东巴象形文字,第三是纳西古乐。

  所谓“纳西古乐”,是指至今仍在丽江地区流行的两套大型古典音乐,即相传为元人遗音的《白沙细乐》,与源于唐宋、定型于明代的道教经腔《丽江洞经音乐》。众所周知,声音的记录与保存,在录音机发明以前,只能靠口耳相传。由于修改、篡改、天灾、战乱、改朝换代等各种因素,许多古代音乐如著名的《霓裳羽衣曲》都已失传,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人文环境的宽容性,纳西人对音乐的酷爱性,上述古乐自中原传入丽江以后,被奇迹般地保存在玉龙雪山脚下,成为音乐化石。

  现在,经过丽江人的努力与宣传,纳西古乐在国内、国际,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欣赏古乐成了旅游丽江的必备节目。“没听过纳西古乐就不算到过丽江”,游客都知道这句名言。冲着这个知名度,尽管票价不菲,游客多乐意潇洒听一回。音乐会所坐落在并不起眼的街旁。演出开始时,并没有习见的俊男靓女出来报幕,而是一个干瘦老头拿着话筒,不紧不慢地介绍节目。以后节目之间的串联,也是这一风格。报幕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宣科。复活纳西古乐,他居首功。他介绍了古乐的历史,描绘了古乐的妙处,也介绍了整理、复活古乐的经过,其演说不急不缓,音调不高不低,如叙家常,古今中外,旁征博引。在讲到自己对音乐贡献时,他说,贝多芬只有一个,宣科也只有一个。话说得有点狂,但狂得可爱。他一会儿普通话,一会儿纳西语,一会儿英语,普通话音色醇厚,字正腔圆,英语流畅圆熟,抑扬顿挫。他的演说,语言诙谐,风趣天成,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插科打诨,恰到好处,不时地为会意的笑声与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宣科本人就是一部大书。他出身纳西贵族,在教会学校受过良好教育,思想进步,1950年以后当过昆明文工团的乐队指挥,与时任钢琴伴奏的傅聪是一对黄金搭档,1957年被错误地打成特务,坐牢21年。他身处逆境而不改其乐观天性,珍视生命,勇于进取,在音乐研究方面,有许多独到之见,曾因此而荣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今年74岁,腰不驼,耳不背,思路敏捷,思想活跃。他46岁结婚,娶了个18岁的大姑娘,60岁还生了个女儿。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