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游记:在爱伲寨遭遇“抢婚”!
在西双版纳的12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傣族是主体,爱伲人则位居第二,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人口约十九万。云南省的哈尼族大部分居住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部分哈尼族自称为爱伲人。
爱伲人崇尚黑色,“以黑为美”、忌讳白色及双数,他们服饰也多为黑色为主,在上面点缀少许的花边,女子成年后用黑布绑腿。爱伲男子统称为阿力,女子称为阿布,是至今还在采用父子连名制的一个民族,父亲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就是儿子的姓。
14日吃过午饭,导游把我们带到一个叫爱伲山寨的地方。由于忙于拍照,我是最后进走进山寨的。一进大门,感到这里布局比较特别,一个像是表演的场所,必须先从侧面上楼,穿过一个很大的房间,再绕过去,像是迷宫一样。由于急于和朋友会合,就没想许多。到了现场,我坐到朋友留下的位置上。表演很快开始,突然不知从哪里跑过来一群身着爱伲族服饰的小姑娘,一对一地把一个个玻璃的小葫芦挂在我们胸前,然后拉我们起来,围成一个圆圈,教我们跳舞。突然,现场出现一个壮年男子,手里拿着彩色的木棒,他一声吆喝,小姑娘一人拽住一个人的手,向另一个房间跑去。这不由分说地举动让我们和没被拉住的女同伴都傻了,不知他们要干什么。
来到了另一个房间,这是一个实现预设的场景。一圈圆凳,每一个圆凳旁,是一块小毯子。让你坐下,小姑娘就半跪在你的身旁。我如梦方醒,想必是遭遇了网上说的“抢亲”。我开始发现,这个现场与观众席是隔离的,转自云南旅游网http://www.foryn.cn看来在劫难逃了。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我想趁机给同样被抢的同伴拍些照片。哪曾想,小姑娘拉着你的手臂不让你动,壮汉也用眼睛瞪着你,其实是怕你跑了。由于我手里拿着相机,小姑娘拉不着我的手,还是被我挣脱了,我说“我不会跑的,只是拍几张照片”,小姑娘将信将疑。……很快我就被“请”回了圆凳。听天由命吧!
这时现场已经乱成一团,看到我们的窘迫的样子,同行的女伴和未被抢的男伴笑成一片!主持人还采访被抢的“新郎”,其实就是拿新郎取笑。一会儿,一个姑娘拿过一个托盘,盘中放着银手镯,每个“新娘”都要求“新郎”买下来当“定情物”,就是把手镯送给“新娘”。起先以为这也是婚礼的程序,新郎们都照做了。可能光顾着拍照,半天没有缓过神来,不知什么时候左手腕上被新娘系上了黑色的绒线绳,也不知新娘都在自己耳边说了些什么话。
最后进入“洞房”,哪知洞房里比公交车还挤,有这么多人一块进洞房的吗!原来“洞房”就是帐房,每人100元人民币,原来定情物上预先帖一个小标签,清楚标着“100元”。小姑娘缠着你,不给也不好意思。玩笑开大了!
还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活动就结束了,全过程不到十分钟。
后来知道过去这种活动只收50元“彩礼钱”。后来有人承包了,场所和程序都是精心设计的。小姑娘其实就是“赚钱工具”,由承包人管吃住,她们收入并不高。被抢者中有公检法机关的同志,他们说这哪里是“抢亲”,纯属“抢钱”,真给云南丢脸!
过后发现,被抢的多数是中老年和样子看上去比较厚道的游客。别看这些人买东西舍不得花钱,但这些人很爱面子,习惯息事宁人,碰上火气大的可不吃这一套。承包人真揣摩透了不同游客的心理。
我想算了吧!保持好的心态很重要。
爱伲人是西双版纳至今唯一保留有“抢亲”习俗的一个民族。抢亲源于封建社会时期。那时婚事多是父母包办,一对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如果他们中有一方或双方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为了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就约好时间、地点,女方借故去背水或上山砍柴,男方就借机将其抢走,使生米已成熟饭。这样,观念传统的父母就不得不成全他们了。现在爱伲人已经婚恋自由了,可是这个习俗仍然保留了下来。
这个活动成了我们后来几天谈论和相互取笑的噱头!
有的说“谁谁便宜,就数他的新娘漂亮”;“某某领导怎么花一份钱娶了两个”;一个女处长说“有的人我拉他出来,他还不愿意出来”,原来携夫人同行的能够把自己的先生“救”出来!
真是黑色的幽默!我想这样的活动能否选择自愿参加,怕没人参与,可以少收一点钱,总之应该给客人留下一点好的印象。
唉!也算作一种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