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嘉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端,是哀牢山中上段和礼社江之间的一条河谷走廊,古为彝、汉、傣、回等先民耕牧之地。元大定年间(1252----1254),天降陨石,彝族呼为鄂,鄂嘉之名从此开始。元朝灭大理国的第三年,以鄂石为吉祥之石,正式以鄂嘉为名设鄂嘉千户所,在黑初山对面平坦的老虎山山梁上筑千户所土城以戍守。世祖忽必烈继位后,于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鄂嘉县,建土城及衙署,隶属于威楚路。明洪武十五年,威楚路改为楚雄府领五县,鄂嘉县属之。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划鄂嘉县归南安州,雍正十年(1732年)设南安州鄂嘉分州,州判罗仰锜率民在鄂嘉大村建石城。石城呈正方形,周长一里三,城高一丈五尺,据地形设东、西、北门,四角各设角楼一座,城内设有衙门、孔庙、兵丁住所、马厩、军械库、粮仓,有兵丁署役300余名。历近800年历史沧桑,鄂嘉古城的西城门依然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典雅别致,古城墙仍隐约可见。
雍正13年(1735年),鄂嘉州判罗仰奇率众建造鄂嘉古城。咸丰6年(1856年),彝族贫民李文学率哀牢山区和各民族人民起义,派杞彩顺驻鄂嘉,与城内3000清兵相持半年后,援军赶到,攻下鄂嘉城,建立都督府,由杞彩顺镇守,义军驻守鄂嘉14年。同治11年(1872年)义军失败,鄂嘉失守。时光流失不在,岁月沧桑巨变,透过现存的古西城门“ 天星化石”与“ 虎山卧像”、“ 鄂甸清流”、“ 卜门吐月”、“ 哀牢擎日”、“ 石羊献宝”、“ 铁桥锁云”、“ 盘古仙洞”一起成为鄂嘉八大奇观,载入《乾隆鄂嘉志》。除这八景外,李文学起义时用的战刀,古代文人石刻“ 高山流水”,“ 好个鄂嘉州,西水向东流,富贵无三代,清官不到头”;建于明朝的“ 风雨桥”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及要塞-营盘山、天然石门、游鱼洞等历史悠久的奇妙景观,定会令你流连往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