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雨,使这座古镇历经沧桑;万般奇迹,让这些国宝重现辉煌。古时官渡人,用糯米饭拌泥在螺蛳壳堆上建起重达1350吨的“ 金刚塔”。现代官渡人,用科技手段抢救国宝古迹,恢复勾勒了“ 古渡渔灯、螺峰叠翠、月映月台、杏圃牧羊”的古典人文风韵。
站在昆明官渡古老的街头,环顾四周的庙宇阁楼,闻其悦耳的风铃,仰视欲飞的金鸡,抚摸着双塔的身影,不难感受到这座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抢救和修复古镇遗迹有着厚重的时代责任感,政府耗资7000多万元,正是为了让这各族先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弘扬,给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财富。
官渡古镇古迹众多
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40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 涡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以前设渡口,渔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员楼入昆明城。因此得名“ 官渡”。元代与昆明同设县,明清时期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
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1.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金刚塔”为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最早建造、保存最完好的金刚宝座式石塔,修建于明天顺之年(公元1457年)、距今已有546年历史、建在一堆螺蛳壳上的金刚塔堪称伟大壮举。河北省建筑科研研究学院工程技术人员在此次整体顶升2.6米的巨大工程中发现,当时没有水泥,为了建造该塔,古人采用螺蛳壳拌黑胶泥夯实后,再打下数百根沙松桩固定后,再用糯米饭和糯米汤拌红土作垫层,一块一块砌上塔石,据说当时官渡古镇千家万户的糯米都集中后用尽。除金刚塔外还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东塔、土主庙、法定寺、文明阁、魁星阁、观音寺、凌云阁、古戏楼、三圣宫、燃灯寺、五谷寺等10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 四合院一颗印式”民居,形成一个繁华集镇,古时有“ 小云南”之称。
官渡八景相辉映
官渡八景中的“ 古渡渔灯”:古时滇池东岸,一到晚上标杆上红灯笼高挂,船只灯光齐明,犹如星光点点布满渡口,奇丽无比。“ 螺峰叠翠”:螺峰山顶上建有法定寺,周围柏树成林,枝叶茂盛,成了白鹭、鸦鹊群鸟栖息场所,境地幽静,层层叠翠,一年四季景色诱人。官渡镇党委书记黄正才、镇长苏红昆昨日一见记者就高兴地说,古镇修复即将竣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数百名古建筑修建工匠们精心打造,做出了“ 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的效果,实现了省、市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门的严格要求,要保持修复后的官渡古镇古韵犹存、古貌依旧。
法定寺出土石佛菩萨
据介绍,在2007年8月14日下午一个阴雨天,由于连降7天阴雨,拉材料上螺峰山的汽车打滑,为了降低坡度,3名民工用锄头挖土时,突然发现一块高约1米左右的石材,不方不圆,有头有身,赶快叫来龚应。待抬到殿里洗去泥土一看,原来是一尊与四川乐山大佛一模一样设计制作的佛像,据初步考证估计为宋朝时期制成,后被深埋土里。现该佛像作为法定寺的镇寺之宝,供奉在大殿门堂里。
官渡小吃香飘古镇
官渡还有“ 3宝”:一是官渡饵(左饣右夬);二是官渡米线;三是官渡豌豆粉。这是近100年来广为流传的名特小吃。云南过桥米线数十年来就选用官渡西庄的酸浆米线,其筋骨,口感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