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通海秀山古寺观

云南玉溪市通海县城南有山名“ 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同列云南四大名山。秀山翠树苍林间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众多古寺观,史载唐代山上始建庙宇,元、明、清时遂成佛教圣地。
秀山脚下的毓秀坊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经百余年风雨而不倒。毓秀坊四柱三门,堂皇气派。中门正嵌匾额 ,上书“ 秀甲南滇”四个鎏金大字,为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志序》中给予秀山的赞誉。通海秀山古寺观土主庙是秀山最古老的寺庙。史载,战国时楚威王遣庄蹻攻巴黔,行军方至滇池地区,便闻秦兵已夺取黔中要地,断了后路。庄蹻于是在滇建立(田勾)町国,疆域即今天的通海县及其周围一部分地区。庄蹻裔 孙毋波在秀山辟山林、建亭园,始成一方妙境。后毋波因功被汉昭帝封为(田勾)町王,其殁后即被尊为秀山之神,立庙以祀,名“ 秀山神祠”,香火旺盛。大理国国王段思平因“ 卜于秀山神祠”而灭南诏大义宁国杨干贞政权,还愿时将“ 秀山神祠”改建为“ (田勾)町王庙”,亦称“ 土主庙”。庙东的三元宫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 ),原塑有天、地、水三官像,现已改建为佛教寺庙。

山腰的普光寺静立于花树之中,前有青石雕栏相拥。该寺始建于五代,是云南著名古建筑之一,有明洪武十年(1377年)所立《普光山智照兰若记》碑,叙及寺未竣工时,“ 梦见五色光明当山现瑞”,故寺名“ 普光”,碑文亦对明代滇南的经济文化有所记 述。寺院一进三通,设三教殿、罗汉殿等,正殿因得元僧铁牛重修而保持了元代的建筑风格。寺内有一洗钵池最为神奇,乃天然岩石中凹而成,山泉滴淌蓄之。因传说中神僧畔富在此洗濯化缘钵盂而得名。掬捧以饮,其水清凉回甘。
明初“ 启祥宫”旧址上的玉皇阁,于万历年间重建,得名“ 颢穹宫”,后改称“ 玉皇阁”,沿袭至今。前立石坊一座,即“ 天门”,上书“ 玄真天上”,左右各书“ 琼台”、“ 宝苑”,并有联:“ 玉阶仙仗排云去,金鼎香烟捧日来”。坊后为山门,进门先见一月牙形瑶池,其后为玉皇阁主体建筑红云殿,供有玉皇及四位重臣。被徐霞客誉为“ 冠于南土”的“ 宝珠”、“ 宫粉”两株古茶花原植此处,有清代著名学者、四川新都状元杨升庵诗《秀山观茶花》为证:
山茶竞开如火燃,山城淑气锁寒烟。
几经南国芳华远,忽忆上林花信前。
赏心避地日多阻,抱病闭门春可怜。
黄须紫萼莫相恼,青镜绿樽非壮年。
红云殿后建“ 清微殿”,供奉六御朝三清神像。红云殿两侧小门,东可达文昌宫,西及还鹤楼、浦翁亭和退思轩。寺观院落曲折相连,回环变化。
山腰平台名曰“ 清凉”。台上匾联满悬,难怪秀山有“ 匾山联海”之誉。1987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秀山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憩清凉台,吟读匾联,析文赏字,妙趣横生,烦忧皆忘。其中有阚祯兆所题:

几经拨云寻路,倚树听泉,喜茫茫才到此清凉境界;
一任鱼跃鸢飞,天空海阔,活泼泼都收上画图楼台。
又有清光绪进士,时任云南按察使司按察使的陈灿题联:
高台一片清凉,我辈素苦热中,也借这萝月松风,解诸烦恼;
前途许多障碍,此地别开生面,忽觉得天空水阔,放大光明。

清康熙时进士赵城所题对联因巧妙用典,对仗工稳而赢得秀山对联之冠的美誉:

万古此崔嵬,杜当阳沉碑汉水,殊嫌多事;
百年直瞬息,林处士放鹤孤山,颇觉可人。

清凉台原名清凉寺,也系元僧铁牛所建,现在所形成的四院三通的建筑格局为历代增修而成,包括海云楼、药王殿、武侯祠等,据说朱德1915年驻军通海时曾宿海云楼。

涌金禅寺位于秀山螺峰顶,也称大顶寺,取佛家语“ 地涌金莲”之意而命名。滇中、滇南教众常聚于此,是著名的“ 滇中大刹”。全寺占地5000余平方米,宋嘉熙年间始建,由山门、大殿、东西配殿、天井、长廊等组成,据传其大雄殿所悬“ 净域宏开”匾原为民国期间云南省主席龙云的秘书蒋松华代书,后因字小不称,再由孔竹雅重书龙云阅后刊刻。寺内之秀山古柏阁建筑稳固,柱石遍布楼底,又有粗壮斗拱支撑,虽历地震多次,仍岿然不动,其檐下所悬“ 秀山轻雨青山秀;香柏鼓风古柏香”为秀山第一回文联,颇具声名。涌金寺院中集“ 秀山三色”之“ 两色”———宋朝古柏和元朝香杉,另“ 一色”为还鹤楼前的明朝玉兰。其树笔直参天,仰观帽落,树干粗壮,非四五人不能合抱。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