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香格里拉不是唐卡的原生地,但近些年来,因为一个年轻画师的执着,却让唐卡绘画在这里开花结果了。
说唐卡是人间尤物绝不为过,其精细绝伦,非亲眼看到而不能想象。藏民的粗犷豪放深入人心,但他们在绘制唐卡时所表现出来的细腻入微,又令人叹为观止。
漂亮的唐卡,制作程序繁多所谓唐卡,是藏族人民所特有的一种宗教绘画形式。其题材内容以佛教神灵形象和宗教故事为主,同时也涉及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最早的唐卡画师都是喇嘛,绘制的唐卡用于宗教祭典。所以唐卡属神物,大量供奉于寺庙,普通藏民也会将其请回家去,悬挂在经堂墙壁上,祈求庇佑。
历经1400年的演变,唐卡已不仅是宗教器物,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卡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绘制手法:画师用针尖般细小的鼠尾笔,勾勒出比发丝还纤细的线条,对每一处细节都一丝不苟,如实描绘,笔势流畅自如,即使是最微小的服饰花纹,也如行云流水一般,繁而不乱。同时,唐卡采用矿物颜料,色泽艳丽,并多用金、铂金等贵重金属涂饰,形成了富丽堂皇、庄重恢宏的整体效果。
格桑达娃是旅居香格里拉的青海热贡唐卡画师。他开设的“香格里拉唐卡艺术村”已在古城落户3年。虽然他只有30岁,但已有22年的唐卡绘画经验。他8岁开始跟随父亲完德卡学画,挑灯夜习,20岁出师,参与过许多大型寺庙的唐卡绘制工程,随后将唐卡艺术传扬到香格里拉藏区。如今,他旗下已有近十位唐卡画师。
与人们通常想象的不同,唐卡画师并不年长,反而以青壮年居多。因为唐卡花纹极其精细,对眼睛要求极高,一般28~35岁是画师的黄金年龄,一旦超过50岁,就面临退休。与此同时,唐卡绘制相当复杂,笔法、规矩甚多,需要研习很长时间。所以,画师们必须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拜师学艺,日日作画,从不间断,直到十余年后方可出师。
绘制唐卡,好似打坐。画师们早晨洗漱、用餐完毕,便在安静的环境下,盘腿席地而坐,一边默念经文,一边作画。他们目不转睛,凝神屏气,一坐就是两个小时。所以,能画唐卡的人,都要具备超人的耐心和意志力。
唐卡描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即使是一幅80厘米长的小型唐卡,也要画两个多月。格桑的艺术村里有一幅7×3尺的大型唐卡,由3位画师共同绘制3年才得以完成。
由于唐卡工艺复杂,所以价格也相对昂贵。长边一米左右的佛像唐卡一般价格在2000元~10万元之间,根据画作水平、种类不同,价格差异很大。除了最常见的彩唐(矿物颜料上色),唐卡还包括黑唐(黑底,质地为牛羊皮,金粉勾线)、金唐(通体覆金,压暗纹)、银唐(通体覆铂金,压暗纹)、红唐(橘红色底,金粉勾线)等特殊种类。其中以银唐最为珍贵。另外,唐卡尺寸越大也就越贵,一幅大型唐卡通常售价超过百万元。
不过,由于唐卡绘制时间长,所以画师本人的平均收入并不高。艺术村里的一位画师朋措达杰,花了两个月画了一幅红唐,售价5000元,除去1000元的金粉、颜料、画布等成本,他一个月的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好一些的画师年收入可达七八万,而普通画师则只有两三万而已。如此算下来,唐卡画师是一份比较清贫的职业。不过,年仅18岁的朋措仍毫不犹豫地说:“我会画一辈子唐卡。因为我是从小看着唐卡长大的,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画师。我真心喜欢它。”
尽管还有一些像朋措一样的年轻人仍在孜孜不倦地从事唐卡艺术,但愿意从小学习唐卡的孩子越来越少了。随着藏区教育普及,家庭生活条件也日趋好转,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多上学接受教育,而非辍学拜师。即使孩子愿意学习唐卡,也会等到初中或高中毕业,但那时已错过学习唐卡绘画的最佳年龄段。这个矛盾如何解决,仍有待商榷。
由于唐卡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钟情于购买唐卡作为纪念品;还有很多收藏家、投资客看中了唐卡巨大的升值潜力,专程前来订购。由于海外对唐卡需求旺盛,格桑达娃曾前往美国留学3年,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他打算以后将自己的唐卡艺术村开设到国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