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有关昆明地名的掌故中,“一怒为红颜,铜铸金殿,圆圆曾居,莲花池畔”,涉及地名莲花池、金殿及陈圆圆和吴三桂的故事。
一怒为红颜,来自“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初诗人吴伟业(梅村)《圆圆曲》长诗中的名句。其意是讽喻吴三桂为陈圆圆,一怒之下,转而投清。数学家熊庆来也写道:“舞衫歌扇已成尘,留得圆圆曲调新。一怒冲冠褒贬在,梅村史笔秉千春。”熊氏认为,孔子春秋之笔“一言之褒,荣如华衮;一言之贬,严如斧钺”。岳飞“怒发冲冠”为国家则属褒,吴三桂“冲冠一怒”应属贬。
陈圆圆,又名陈沅,字畹芬。本姓邢,出生不久,其母去世,由姨母领养,遂从姨父改姓陈。长为苏州歌妓,“色艺擅一时”。明思宗朱由检的岳丈、田妃之父田宏遇赴苏州,载归京畿。吴三桂出任山海关守将前,于田府识圆圆,接回家中。因其镇守山海关期间,李闯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吴三桂原准备投闯,后闻闯王部将刘宗敏强占了留在京畿家中的陈圆圆,顿时大怒,发上冲冠,转投多尔衮,引清兵入关。他在“专征箫鼓向秦川”的途中,重逢陈圆圆。吴三桂经陕、蜀入滇,封平西王,于五华山建宫殿,填菜海子之半(今翠湖西畔)置平西王府,在商山之麓、莲花池一带特为陈圆圆建安阜园以居。
莲花池,在昆明市区北部、圆通山西北面,商山(云南民族学院所在之山)下,池侧有水口,水满时流入盘龙江。据明代《云南府志》载,商山之麓“下有冷泉,名莲花池,浴之可以去风疾”。历史上池周林木参天,环境清幽,“五月仲夏,芙蓉争艳,一池丹霞。”池畔曾有陈圆圆石刻像。
至于陈氏所终,众说纷纭,一说“清兵平云南,圆圆投莲花池死,即葬池旁寺中”。
《昆明风物志·陈圆圆与吴三桂》中,对陈圆圆的结局作了如下安排: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天,传来了吴三桂兵败并病死在湖广道衡阳的消息。当智莹把知道的情况告诉陈圆圆后,她若有所思地说:“三十多年的冤孽债算是了结了。经过这些年,我了解到他只不过是一个表面逞强,心地险诈,患得患失,反复无常的小人;在我的心目中,吴三桂早就死了!”又过了几年,在一个叶落箫瑟的深秋傍晚,陈圆圆正伴着青灯古佛,手持念珠,虔诚诵经拜忏时刻,突然传来了一阵紧急敲门声,智莹忙出去一看,原来是总督蔡毓荣亲自带领兵丁,前来查抄吴三桂的珍宝古玩。智莹立即转身告知陈圆圆,陈马上打发智莹从后门逃走,然后从容走到窗前,遥望着秋水长天,双手合十,安详地跳进池里。有人在池边曾下了“花落苏台晚照红,晓莺啼彻彩云空。沧桑一段风流话,凭吊湘波惜玉容”的诗句。
周钟岳1933年所作《后圆圆曲序》则说:“圆圆之死,或云清兵入滇时沅(陈圆圆)已先卒……或云清兵平滇时,圆圆实从玉林禅师在宏觉寺祝发,法名寂静,号玉庵。及其葬也,或云在莲花池旁,或云在昙华寺侧。盖易代之际,讳莫如深,传闻异词,日久难定。”《辞海》亦说:“陈圆圆:晚年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今昆明城区省博物馆西北面的瓦仓庄(原是南城外的一个自然村,旧名瓦村庄,因明代在此建有屯储军粮的仓库,而更名瓦仓庄。)曾有土主庙,明万历九年即公元1581年,李贽述职返乡,在昆期间,适值重修此庙,应邀为此庙撰写了《重修瓦仓庄土主庙记》,清初改建为“三圣庵”,据传陈圆圆曾在此出家为尼。
金殿,在昆明城北的鸣凤山(又称鹦鹉山)上。据寺内《碑记》说,最早的金殿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仿湖北武当山天柱峰金殿,冶铜为殿,供奉“北极真武大帝”,名“太和宫”。后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巡捕张凤翮和黔国公沐天波将其搬至鸡足山(今已无存)。清康熙十年(1671年),吴三桂重建。现金殿横梁上有铸字“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计用铜250吨,系全国铜殿之最大者。殿前柱上有联:“金殿凤凰鸣晓月;玉阶鹦鹉醉春风。”铜殿以砖城墙围护,名紫禁城。
今金殿厢房中存放有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60公斤重的大刀和一把七星宝剑,壁间曾悬有吴三桂与陈圆圆的彩绘画卷,演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