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相传清代嘉庆帝微服私访,察巡天下,足迹广涉腾越各地,沿途洒下诸多奇闻轶事。
一次,他跨马历顺江经固东,不觉已入瑞滇地界。大坡头上,他顿缰放眼四顾,但见川长坝宽,山环水流,苍峦隽秀,叠翠映目。时值金秋,瓜果飘香扑鼻,稻浪起伏庆丰年。西南而望,更有一峰突起,峰顶建筑明灭可见,峰腰云雾缭绕,如绵似纱,嘉庆帝大喜过望,驰然畅逸精神爽。昔日坐镇金銮,曾听史官介绍,前明勇将李文忠有一支后裔辗转徙入腾越瑞滇。此地处边陲,还有一道家名刹———云峰山,可堪一绝,想必定是此峰无疑,何不就此机会,览奇山,访名门之后,一举两得,岂不更妙。心意既定,他抽鞭数下,白龙驹奋蹄疾奔,婉蜒古道上腾起串串烟尘。
(一)渡 河
嘉庆帝继续引辔望峰而驰,大沙河咆哮挡道。河宽水急,嘉庆帝正欲沿河觅桥,只见河对岸拴着一竹筏,船家侧身蜷卧筏上磕睡。“船家,速将筏划过来,渡我过去,我多给银钱,何如?连唤数声,船家惺眼坐起应声道,“老表,渡您过来倒没问题,只是您的坐骑,筏小载轻,没办法呀!”
“不碍事,不碍事,你只管放心人马齐渡,保证能行,船钱加倍付。”“不行,不行,筏又小又轻,怎可人马一起渡?”船家头摇似拔浪鼓。“放心好了,船翻我付十倍赔偿,我等性命与你无关,”嘉庆帝微笑道。
“真要渡过去了没事,谁稀罕你的钱,你不怕死,就试试看,”船家一脸不耐烦。
说来也怪,嘉庆帝驱马登筏,连同船家,数百斤重量,区区小筏竟如载无物,不沉不坠,不偏不倚,在船家的惊讶失色中,箭一般直抵对岸。“这,船钱,请收好,”嘉庆帝递过一把银钱,塞在船家手中,船家目瞪口呆,驻篙僵立,百思不解,任凭手中银钱“铛、铛”脆落筏上,筏下河水哗哗依旧。
(二)牛皮圣旨被狗拉
嘉庆帝渡过大沙河,正午时分,来到云峰山下,赤日炎炎,人困马乏,遂到山脚一茶棚歇息。茶棚老板乃一七旬老汉,年轻时曾下夷方,走密支那,颇有些见闻。他观来人相貌不俗,口音外地,便吩咐儿子、媳妇煮茶做饭,饮马喂料,好生安待客人。
客人酒足饭饱,宾主闲叙。老汉道:“先生来路很远吧?”我看今晚就在这草棚里将就一宿,赶明儿再上路不迟。嘉庆帝答:“吾乃过往客商,有幸路经此地,顺便观光,承蒙老爹关照,多有打扰,实是不安。”老汉笑道:“过往行客,只要来到咱瑞滇,无论落脚谁家,一顿茶饭不用愁,先生甭客气,从先生的相貌举止,小老儿看定非凡俗。”嘉庆帝笑而不答,当晚住下不提。半夜时分,只听天空中传来笙歌燕舞,悠扬笛声,一阵乐音由远及近,白龙驹凌历而快活地“咴咴”鸣嘶不止。
嘉庆帝闻之,大为奇怪,茶棚老汉一家更是惊诧异常。天明上路,嘉庆帝感老汉一家殷勤热情,欲以重金相筹,老汉坚辞不受。嘉庆帝道:“实不相满,我在京城里有几门子要紧的亲戚,你们弄纸笔来,我写个字据,他日若有何求,可以此为凭到京城找我。”老汉将信将疑,便四下搜纸寻笔,可惜没弄到,只拿来一张旧牛皮和几块黑炭,嘉庆帝便用黑炭在牛皮上写下:“云峰山麓寄一宿,恩义永存,×年×月×日,爱新觉罗·壅琰”。接着翻身上马,相谢作别而去。老汉收下字迹,嘱咐儿子小心安放,儿子视一张破牛皮,没啥稀奇,便随手别在篱笆上,等到后来需用之时苦寻,却早被狗拖拉去了,这是后话,自此便有了“牛皮圣旨被狗拉”之说。
(三)嘉庆帝云峰道观游
嘉庆帝催马盘旋而上,曲径通幽,两旁古木参天,阴翳如盖,甚是凉爽。行至峰脚,仰首观之,峰若文笔,突兀入云,峰四周陡似刀削斧劈,令人心颤胆寒;峰顶,一巍然道观和树木相间映衬,建筑机巧,雕龙琢凤,古风盎然。一道三尺宽许的石阶仿佛入天云梯,由山脚通往山顶观门,阶旁两排防护铁链,风雨打磨,愈发锃亮,嘉庆帝暗暗称奇。
他缘链拾级而攀,数月来民间风雨,造就了这位一国之君吃苦耐劳的品性和一身的钢筋铁骨。探险猎奇的渴望,他勇气倍增,“噔、噔、噔”一口气抵达半山腰。山腰有一清泉,水溢自石缝,通年只有半池,水清如镜,幽香缕缕,柔雾腾腾,嘉庆帝大喜,执过木瓢喝将个痛快淋漓,清凉的感觉,遍体流淌,暑气顿退,疲感立消。
“哇,爽快,真乃瑶池玉泉”,他赞不绝口,痛快之余,一手端瓢畅饮,一手拔出防身短剑,刻下四个大字“瑶池玉泉”于池壁,字字笔走龙蛇,入石三分。可惜嘉庆真迹年冲月蚀,至今已是无存丝毫。
小憩片刻,嘉庆帝乘兴直上,一鼓作气攀到道观山门下,山门巍峨高大,气派不凡。两人合抱的香柏门柱上缠龙飞凤,巧匠的雕刻彩画,令人叹为观止。“云峰山道观”五个金字熠熠生辉,名家手笔,边塞小地竟有如此能人,实不简单,嘉庆帝拈须顿首连连。他回身远眺,一川山河尽收眼底,林海茫茫,清风阵阵,鸟呢喃花沁香,这是我大清的疆土哟,他心域激情荡漾。嘉庆帝正陶醉其间,“嘎吱”山门顿开,一队道士穿戴齐整,列队迎来,香烟袅袅,钟鼓齐鸣,领头首座清虚道长率众弟子肃穆恭候。“众道长何故如此大礼对我一个过客路人?”,嘉庆帝备感意外。“先生,您请,先生大驾光临小山,草木俱生辉,昨夜贫道聆得仙乐,今晨看到观上三载未花的牡丹突然傲绽如盘,小道卜知定有大贵驾幸”,清虚道长银须飘飘,矍铄的脸写满朝圣般的虔诚。
“道长此言差矣,我乃一过路人,哪是什么显贵”,“先生龙行虎步,气宇轩昂,语含金玉之音,贫道斗胆在此恭迎圣驾。”清虚道长言毕,欲行三拜九叩之礼。
嘉庆帝暗道奇怪,此次出京,除了母后,无人知晓,怎么在此边陲小地竟有人识破身份?绝不能暴露!他打定主意,便对清虚道长说:“道长们请先做早课,待我到山后转悠少时,再到大殿和众位叙话不迟”。
“遵旨”,清虚道长率众弟子回身入大殿早课,他心中还盘算着如何接好御驾,如何恳请皇上赐下一墨宝,作为万世传扬之物,他不由得颂经的声音也愈加轻快起来。
嘉庆帝看众道士入内,急急快步下山,跨上白龙驹,消失在苍青翠碧中。
(四)小鸟不吃田中稻
嘉庆帝循杜家山脚取道,此次巧经大沙河中段,恰有座木桥,得以顺畅渡河,并有幸从收稻农家口得知李文忠后裔下落———早坡下寨李氏。
他来到早坡,村落很散,他弄不清下寨所在。他正彷徨时,只听一阵“劈啪、劈啪”的响声,他循声而望,只见一垂髫少年,立于田坎,拼命摇晃一根分开为二的竹片,两竹片撞击发出脆响,惊惶失措的麻雀四散飞逃,小孩口中高喊“呜———呜———”。嘉庆下马,和蔼地招呼那小孩,“娃娃,你手中这玩艺叫什么?有啥用场?”
“这叫响啪,赶小雀用的,亏你还是大人呢,连这东西都晓不得!”
“响啪真有意思!”
“嗯,是有意思”,小孩自豪不已。
“你能送我去下寨李××家吗?”
“不行,不行,我要守稻呢!没有人守着,小鸟吃光了稻谷,爹妈会骂哩。”
“别急,只要你给我带路,保证小鸟以后不再吃一粒这丘田中的稻。”
“我才不信呢,你骗人!”
“你放心,我说不吃就不吃,小鸟听我的话。”
“那好吧,可你得保证。”小孩终于答应带路,将嘉庆帝送到下寨李××家门口,真个玄乎,那丘田自嘉庆帝开口做保后,里面所种谷物,鸟雀从不来贪嘴,此说延流至今。
(五)细水长流人家
嘉庆帝到了李××家,相谈中了解到确为李文忠后裔,他们祖上是在明成祖永乐四年避乱至此。数代单传,过着粗衣淡食,不图名利的田园生活。他们一家三口,男主人寡言少语,内人贤慧勤快,膝下仅有一子,年十一二光景。茶余饭后,嘉庆帝未表来历,只随口问道:“李老哥,你们的祖先英勇神武,建功立业,你们后人想不想继承先人志向,做一番大事?”李××摇摇头:“不啦,咱们庄户人家只想盘田种地,把日子过去就得。”嘉庆帝默默无语,当夜住下不提。
第二天,主人设酒杀鸡作食为嘉庆帝饯行,嘉庆帝在堂屋独斟自饮,用饭,席间所上菜肴只有鸡头、鸡脚、翅膀和汤,他甚觉奇怪,又不便多问,胡乱吃些作罢。临上路,女主人又给他捎上一壶水,一盒饭。行至晌午,嘉庆帝腹觉饥饿,便下马到阴凉处歇息。打开饭盒,他大吃一惊,饭盒里,满满的鸡肉,他全明白了主人家的良苦用心。
嘉庆帝顾不上进食,回马再返李××家。“我估计先生会转还的,”李××平静作答,“因为您心有疑问”。嘉庆帝大为感动,“李老哥,你既不愿做什么大事,你心中是否有所求?但请直言无防”。李××答道:“我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劳动讨生活,过不贫不富细水长流的平常日子,别的嘛,我们祖上自从来这里,代代单传,就希望往后多些儿孙,这样热闹些”。
“行行,就让你们李氏一门此后发枝发叶,儿孙满堂,日子过得细水长流……”嘉庆说罢,提笔在李××家门口写下“细水长流人家”。
如今,李氏一脉在早坡下寨已是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日子嘛,果如嘉庆帝策封的那样:“细水长流人家”。(作者柴嘉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