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打歌节
云南大姚县等地彝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节期3天。海拔3600米的大姚县华山开满了山花。当地彝族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昙华山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是为纪念一对彝族青年男女而举行的节日。
传说古代大姚昙华山上有一个勤劳勇敢、美丽聪明的彝族姑娘咪依努在山上放羊时遇到豺狼围攻,青年猎手查列若打死豺狼救了羊群。咪依怒摘下一朵白色的马樱花送给查列若,此后两人相爱。但是昙华山残暴的土官为霸占咪依努,修建了一座"天仙园",谎称请来仙女姑在"天仙园",送去的姑娘都将遭毒手。咪依努为救这些姑娘,于二月初八这天,采来有毒的白花戴在头上,并把一些白花泡在酒里,巧言劝土官喝下。土官认为咪依努回心转意,要与咪依努一同喝酒。咪依努为了为民除害,喝下毒酒,献出了生命。查列若打猎回来,追到"天仙园",只找到咪依努的遗体。他抱着死去的姑娘痛哭,哭干了眼泪,哭得两眼流出了鲜血,染红了杜鹃花。昙华山地区彝族人民为纪念勇敢献身的姑娘,把红色的杜鹃花视为吉祥的象征,每年二月初八有数千人聚集在昙华山,采摘满山盛开的杜鹃花,插在田间地角和住房、牛栏上,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青年恋人把花插在头上,表达忠贞不渝的爱情,在山上彻夜唱歌跳舞,带上饭菜和木柴,尽兴活动3天才散。近年,此节日增加了商贸活动。
彝家山寨的插花节
插花节是一项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又称马樱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以云南大姚县昙华山区最为隆重盛大。居住在永平境内厂街、龙街、水泄等部分山区的彝族群众,也有过"插花节"的习俗。
阳春二月,马缨花漫山遍野,争相吐艳。方圆百里的彝族群众,都要身穿节日盛装,喜洋洋背着竹箩上山采花。他们将各色花朵插在竹箩里、畜厩上、水井旁,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有的还将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不绝。
彝族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咪依鲁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残暴的土官,在高山顶盖了座"天仙园",将美丽的姑娘骗进去蹂躏。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咪依鲁,为使众姐妹免遭恶霸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用剧毒的马缨花泡酒,与恶霸同归于尽。她的恋人伤心欲绝,哭得双眼流血,染红了遍山的马缨花。为此,每年马缨花开之时,彝族群众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以纪念美丽善良的咪依鲁。
彝族的"送"歌手习俗
彝族群众能歌善舞,特别是在举行婚礼时,更是离不开歌手,因此彝家婚礼都是从头至尾在"歌"中进行。而在答谢这些歌手,都要送些物资或酬金,以表主人的诚意和对他们的感谢。
在永平境内的一些彝族群众中,感谢这些歌手不用物品,不用钱财,只是用歌声酬谢。一些地方的彝族群众,只要有人家举行婚礼,附近的歌手们都会不约而同地赶来用歌舞来庆贺,歌舞声一直通宵达旦。第二天,迎着初升的太阳,歌手们要返程回到自己家时,主人走出家门,站在一旁高声唱着自己即兴"创作"的歌调欢送他们上路,一般唱这样内容的歌: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了,感谢你们唱了一晚上的歌,感谢你们跳了一晚上的舞,你们踏着晨光走了哟,给我们留下不走的歌。我们取来芬芳的茶花,我们的日子就像你们的歌哟,我们的生活就象你们的舞。
有的地方主人唱充满感情的《送歌调》,这"送歌调"洋溢着主人对歌手们的感激之情,而且还一边唱一边和歌手们惜别打招呼,使这独特而又深情的、古老文明的习俗像歌一样充满激情和香甜。
彝族抢客习俗
彝族,不仅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喜爱交朋接友、热情好客的民族。至今,在永平许多地方的彝族群众中,还流传着一种古老而又文明的习俗。那就是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打歌节上,要举行"抢客人"的活动。
永平彝族每年打歌有五大节日,其中最热闹的就数"二月八"歌节这天。这天,彝族群众不但家家户户像过年般热闹,村村寨寨要举行打歌。有趣的是在龙街等地的一些彝族群众中,村村寨寨不仅要举行打歌,而且还要准备下佳肴美酒,以备招待抢来的客人。
在打歌场上,大家在一起尽情地跳、尽情地唱,到太阳偏西快要落山时,当地彝族群众就把从外村寨来的人拖的拖,拉的拉,抢过自己家,以好酒好菜招待,这就是当地彝族奇趣的抢客人习俗。据说谁家抢到的客人多,就说明谁家富裕繁荣,能预示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日子就像初升的太阳,越过越红火。
这习俗不仅说明了彝家人好客热 情,而且也是一曲民族团结的文明赞歌。
入赘男子随妻姓
彝族婚姻中有入赘的婚俗,入赘的男子不仅在社会上享有同不入赘的男子一样的地位,而且还受到邻里乡亲,女方家成员、亲友的尊重,并享有继承女方家财产的权利和赡养女方父母、照管年幼弟妹直到他们成长成人的责任,人们把这种入赘俗叫"上门"。
有的彝族人家还有意把儿子"嫁"出去,讨姑爷进门,故民间还有"打发儿子招姑爷" 的俗话。
彝族婚姻,虽受父母包办,但青年人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如果恋爱关系确定,男子愿意到女方家上门,在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定婚时,女方家把男子及男方家长辈亲友数人邀请到家,由女方家在宴请宾客时,长辈要当着众亲友的面为他改姓取名。从此他就随妻姓,不再使用原来的姓氏名字,并按女方家在家的排行定男子的排行。自此之后,男子便成了女方家的一员,同辈人之间只能互相称兄弟,禁忌把入赘的男子称为"姐夫"、"妹夫"或"姑爷"。
彝族人家的贺新房习俗
在彝族地区,起房盖屋是人生三件大事之一,自然也就要举行隆重热闹的仪式,还要按仪式进程吟唱祝贺歌。
建盖新房先要择吉日动土砌石脚,石脚砌好后隔几个月 (有的地方要隔二至三年,彝族称这段时间为歇墙)才择吉日开工营造。在营造中要唱祝贺歌。祝贺歌由"上梁歌"和"封龙口"两部分组成,分别由木匠师傅在不同时辰吟唱。"上梁歌"要在上梁的时候唱。在一派欢乐的唢呐、锣鼓和前来祝贺的欢声中,"掌墨"的木匠师傅身挂一道红彩,接过主人递上的大红公鸡,一进步出堂屋,一边唱道:"手举一只金凤凰,今日主人来上梁,新房盖成龙宫样,幸福日子万年长。"他一 边唱一边在人们祝贺声中爬过脚手架,登上利用两根中柱临时搭起的"阳台",面朝东西南北中各拜了一拜,又高声唱道: "一点龙头出学子,二点龙尾上天庭,三点龙身立天地,四点岁岁好年景,五点代代出好人。"他的歌声刚落,只见两位泥木工师傅从院里抬起一根染红的"梁头"走来,两人边走边唱:"中梁中梁好中梁,你在山中做树王,主人喜庆造金屋,请我选你做大梁" 。唱罢,"梁头"便在唢呐、锣鼓吹奏起欢快的 "龙上天"乐曲声中,沿着脚手架到了"阳台"上。随着欢乐 的乐曲、激昂的鞭炮声响过,在人们欢呼雀跃的祝贺声中,两人分别拿起大木锤,在领头木匠师傅指点下,一边敲一边唱: "右边敲三下,主人大发旺。左边敲三下,满屋生金光。"
随后,"掌墨"的师傅便接住主人递上的一大蔑箩米粑粑和糖果、硬币等爬上梁头去向前来参加道贺的客人"丢粑粑",丢粑粑图的是喜气,为的是增添上梁场面的热闹气氛。
只见他在"阳台"上手舞足蹈地唱道:"上梁上梁上大 梁,粑粑丢给大家抢,你争我抢图热闹,大人娃娃都喜欢" 。随后,"掌墨"师傅分别面向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吟唱颂歌,丢粑粑。这时,众人抢粑粑的喧闹声,把建新房仪式推向高潮。有些地方会唱的人 一唱就一大段,有的唱出主人创业、起房盖屋的艰难,建造中木匠师傅如何爱惜材料,技术上又如何处理。
待上梁仪式结束,方才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人们。
封龙口祝贺歌则要在房屋建造完工后才举行。封龙口,有的地方叫"合龙口",其实就是在屋脊上盖上最后一片瓦。主人为了感谢泥工师傅们为建造新房付出的心血,还要单独为他们摆席,而泥工师傅也不忘木工师傅,他们相约前来祝贺。这封龙口歌由泥工师傅中领头的那位吟唱。一般都是他接主人拜递上大红公鸡后,大声唱道:"接到主人一只鸡,身穿五色凤凰衣,今日借你开金口,朝贺主人起新居" 。随着那嘹亮歌声,泥工师傅手拎大红公鸡和杀鸡用的刀子,在人们一派"好"、"好"的祝贺中,他沿脚手架登上了屋顶,将公鸡宰杀并顺着屋脊滴完鸡血,然后又唱道:"良时良辰合龙口,谷米满仓金满斗,今日盖下大金屋,五谷钱财样样有" 。然后他又面朝东南西北中各个方位,唱祝贺主人、鼓励大家创业的歌,加上他风趣的即兴表演,常是笑声不绝。唱完所有的祝贺歌后,泥工师傅便爬下脚手架,来到主人面前,一边把公鸡交回给主人,一边又唱道:"一座龙宫已建完,鲁班弟子来交还,祝贺主人再创业,幸福生活代代传" 。
无论是掌墨师傅唱上梁歌,还是泥工师傅唱合龙歌,师傅们每唱完一首歌,主人夫妇都要高声地应答:"谢金口"。合龙的所有祝贺歌唱完后,主人要设宴款待泥水工师傅,以答谢他们的辛劳之苦,至此,整个建盖新房仪式和吟唱祝贺歌的仪式才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