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云南民族民间歌舞乐魅力无穷

      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当今越来越受到各地的注重和保护,而在云南,这个有着26个民族丰富文化艺术的大省,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近日举行的云南省第五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让人激动与赞叹不已。它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流光溢彩以及数个民族文化发展的脉络,对这一脉络的重新发掘与深入梳理,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作出的一次贡献。 

  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致力于实现云南26个民族都拥有一批代表性的歌曲、一批代表性的舞蹈、一批代表性的器乐曲的目标,是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举措。参加第五届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演出的节目,来自生活、源于民间,是我省实施保护工程3年来的一次展示,也是各地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的结晶。参演队伍阵容强大,16个州市的近800名演员齐集昆明,带来了一场民族民间歌、舞、乐的盛宴。 

声乐:民族民间根不能丢

  参加本届声乐类展演的共有12个民族的20个节目。一类节目是原生态的,如哈尼族的多声部合唱、昭通代表队的苗族歌曲对唱《茅坡变了样》等,带有浓厚的特色和原生形态。另一类歌曲是在民族民间的原生性基础上加工的,如保山、丽江、玉溪等代表队。女生的四弦弹唱许多年都没在舞台上出现过,而大理代表队带来的白族三弦说唱《三弦金花》,4个金花自弹自唱,把民间最具特色的东西表现得十分丰富。这次展演从声乐节目中看到一批为群文工作努力的民间艺人,同时还有一批年轻的声乐演员,他们从形象、声音素质、表现能力方面看具有很大潜力,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专家指出,声乐的发展特别要强调民族民间的东西,这个根不能丢。 

舞蹈:保护传承十分重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分为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歌舞乐展演就是动态保护,它同时也是原生态的保护,是文化元素的保护,更是DNA的保护。参加本届舞蹈类展演的共有16个民族的31个节目。迪庆州代表队的《阿尺目刮》,编排、气势都非常好,并且群众性强。整个舞蹈中都是方块的游动,有山一样厚重的感觉。佤族的蜂桶鼓舞《格哎格》,出场的动作孔武有力,比较充分地表现了佤族人民炽热强悍的民族性格。汉族花灯舞蹈是云南的代表性舞蹈,花灯《十大姐》中的崴步如杨柳般婀娜多姿,曲子也清纯而深情。 

  专家指出,舞蹈以肢体语言为主,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可以超越民族的限制。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以本民族的舞蹈语言表现本民族的题材。 

器乐:发展创新引人注目

  云南的器乐种类不下200种,占全国器乐总数的2/5。器乐改革云南从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到本届展演出现了许多亮点。第一台晚会就有一个叫《普司萨》的节目吸引了在场的观众。该节目由聂耳玉溪竹乐团带来,几位身着哈尼族服装的姑娘在舞台上演奏着造型奇特的竹制乐器,据介绍,这些乐器是玉溪聂耳竹乐团在民间采风时,看到一些民间艺人们因陋就简的乐器而加以创新的。闷筒鼓、竹摇铃、烟筒笛、哦比……个个名字独特,形状怪异,既像乐器,又像花腰傣家人的生活用具,这在中国的民族乐器研发上是一个新突破。乐团的演奏者们随着乐曲舞蹈,是民族民间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一次碰撞。李岚清曾经用“天籁之音”来评价她们的演奏。聂耳竹乐团用独树一帜的原生态竹制乐器和全新的演绎方式构建了一种民族美学,在民族生态美与时代美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充分突出了竹乐的自然之美和无限魅力。 

  专家指出,从本届展演来看,乐器已经向科学化和艺术化发展。云南的乐器资源丰富,大有发展潜力。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