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的孩子说马帮
“山旮里旯”
我们不叫“香格里拉”叫“山旮里旯”,因为偏僻,生活很艰苦,地理环境造就了马帮与藏民族兄弟般的感情。传说神生了三个孩子,长大了都不会说话,忽然有一天,老大一张嘴说了现在的藏话,老二一开口说了现在的纳西话,老三张口说了现在的白族话。所以纳西族、白族、藏族是三兄弟关系。
“父亲的枪”
马帮生活很艰险,常会遇到猛兽、土匪等等危险,晚上睡觉的时候马会用不同的叫声来预报危险,土匪来了最先抢的是“枪、马、刀”三件,父亲有办法,晚上睡觉子弹上膛,用绳子拴着扳机,另一头拴在身上,枪口朝外,土匪摸过来,一拉枪管就后果自负了。
“父亲的善”
作为马帮的儿子,多半会走上父亲的路,到时父亲会留下一支枪、一把刀和一匹马,就算责任尽到,否则,留下一个银碗、一双银筷和一把刀,有钱也不会多给,裹着糖衣的小善会使孩子无能,铁石心肠才是大善,才能成就后代。当点石成金时,你是要那块金石,还是要手指?
“活着就是胜利”
茶马古道不是一条路,而是像蜘蛛网一样繁杂,从丽江出发,要走三个月,来回一趟就是半年多,其中艰难是说不出来的。积雪还没有融化的时候,马帮就上路了,积雪盖住了山崖间的缝隙,看起来跟平地一样,一脚上去,人和马都跌下去了,活人除了绕开继续走,什么都不能做,等来年再到这里,雪化了,会看到人和马的骨头悬挂在山崖间的树枝上,汉子们尽力取上来,就近埋了,有的货还好好的,就带走上路。
“马帮领导——头骡”
走在马帮的最前的叫头骡,打扮得很漂亮,笼头上绣上花,还缀着些五颜六色的绒线,马鞍也是绣花的,可不是谁都可以这样花枝招展。转自云南旅游信息网http://www.foryn.cn必须是经过多次的跋涉考验,表现最有耐力和经验的。在行进中,头骡会凭经验和敏锐,避开一些障碍和危险。 休息的时候,头骡被放开到处吃草,其它马则被拴在一起。如头骡吃了,表明草没毒,其它马都可以吃了,否则,都没得吃,只有换个地方了。
“马帮的交通规则”
茶马古道很多地段是栈道。一边就是悬崖,狭窄得只能过一匹马,转弯处要赶忙敲锣,谁先敲谁先过,跟汽车鸣笛一个道理。听到锣声,对面的马帮就会找个地方把路让出来。否则相遇必有人马被挤得摔下悬崖造成事故。
藏靴不是藏靴
连接滇藏的茶马古道,使藏区丰富的畜产品由丽江转贩内地,解放前的丽江束河,是有几百年制革历史的“皮匠街”。藏靴不是藏族做的而是马帮从藏区运来皮革,在丽江加工,再由马帮运回藏区卖掉。现在的丽江皮鞋质地和价格都还可以。只是国营的店,态度就你想了。
干了马帮这一行
马帮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运输方式。见多识广,让马帮从来都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并不是人人都向往干这一行的。以前为了吃饱肚子,生活所迫才干这一行。但是宣传不这样讲,要说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周老先生一再叮嘱不能写出来,但还是写了,是冒着被人用书砸在脸上的危险。
溜马
严格来说,这是事实,不是传说。我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在美国人洛克留下的照片中)。马匹倒挂在溜索上,下面是汹涌的金沙江。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对岸,只有货、人、马都溜。当我给别人讲起这件事时,有直线思维的人问马会不会被吊得脱臼。
请看照片,马帮的智慧,哪有他那么低级。
周廷伟老先生原任陶瓷厂厂长,现已退休在茶马古道旅游服务中心,从事民俗文化活动,茶马古道的大部分资料,都是从他那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