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一套衣裙一个姑娘

    有一次在昆明会堂观看杨丽萍的《云南映象》,全场座无虚席,嘈杂声此起彼伏,甚至不时夹杂孩子的哭声,但丝毫不能影响我的专注。舞台上,一群身着盛装的演员正在用清音演唱一种叫做“海菜腔”的曲子,歌声悠扬空灵,直穿心灵。

    这群年轻演员的衣服,是一种叫“花腰彝”的彝族支系的典型装扮。我知道,这种沉重、繁复但华丽非凡的服饰除了在云南石屏的某些村庄,是几乎看不到的。而我小时候恰好有幸在这些村庄周围生活过几年。看到这样的服饰,听到这样的嗓音,回想起那个几乎可以天天看到“花腰少女”的地方,真是感触良多。

    花腰彝自称“尼苏人”,居住在石屏北部靠近峨山县的山区。该地区地处高寒,但森林茂密,山峦纵横,长期与外界联系极少,由于自然条件欠佳,这一地区普遍贫困,但也正好使其独特的民俗直到今天仍能得以完整保存。

    在我的记忆里,华丽的花腰服饰,是典型的彝族女性装扮,而男性有另外的打扮,大体上以黑色为主。据说花腰女子结婚时,这种重达10几斤的衣服至少要穿2个小时才算完工,重要程度类似城市女孩到发廊做头,而城市女孩穿婚纱10分钟就可以搞定。
一套衣裙一个姑娘
    花腰彝的舞龙是一绝,尤其是女子舞龙。在传统社会里,本来舞龙者都是体魄强壮,灵活敏捷的青壮男儿,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花腰彝没有这些禁忌,这里的舞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即雌龙,男子舞黄龙即雄龙。本来女人做这些动作幅度那么大的事是有些不可思议,但电影《花腰新娘》描述的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女子舞龙队的事情。我记得片中有一个镜头,描述一群花腰女子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我在石屏的朋友来电告知:有机会我带你去,每年春节,你都可以见到真正的女子舞龙。

    在花腰彝生活的高山地区,人们爱唱这样的山歌:“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去门缝上抵着;刺棵戳着娃娃的脚么,女人拿心肝去山路上垫着”。

贴士:

1.花腰彝主要居住在距石屏县北部约60公里的哨冲镇,在这里的“尼苏”人是古羌后裔彝族尼苏的一个支系。其妇女整套服饰由头饰、衣裳、托肩、领褂、腰带、兜肚等大小72件绣花布条组成,每套衣服都有很高的挑花技艺和艺术表现技巧。彝族的小姑娘长到六七岁就开始学刺绣,“慢工出细活”,历经几年甚至十几年方可制成一套嫁衣。

2.花腰彝十分崇拜龙,每年都要举行祭龙仪式,每年在立春后的第一个属马日举行“咪嘎好”(祭龙)活动。逢12年一轮的龙年、龙月、龙日,要祭大龙,民间称为“德培好”节。这天,除要举行迎龙、祭龙等仪式外,还要舞龙和表演民族歌舞。“德培好”节一般过3天。祭龙活动中赚尽了眼球的舞龙女子大都在15至18岁之间,舞起龙来得心应手。一条七彩长龙由12个姑娘共舞,代表12生肖,也代表12年。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