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风情竹枝词
竹枝词,是一种十分活泼的诗词形式,明,清时期,云南诗坛上许多文人韵士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读后,使人领略名山大川之美,聆听哀婉悲切的故事,那些反映民族风情的竹枝词,像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民族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活水弯弯石罅齐,垅塍仄足浸春泥。
四时不断龙潭水,未到清明即驾犁。
下下高高数十家,蜂房高缀鸟巢斜。
四围壁陟中央下,笑尔居然井底蛙。
五龙潭口喷波寒,一道泉流响碧潍。
野烧青留蜂面出,田收白浪水痕宽。
仿佛桃源别一天,高高下下水盈田。
男勤耕作女勤织,鸡犬桑麻乐有年。
日午炎蒸早晚寒,蒙浓山雾湿衣单。
年年岁岁帕缠首,却会磕头拜大官。
这是一组描绘壮乡五龙风土人情的竹枝词。既表现了壮乡的自然风光,也记述了壮族群众的民风民俗,把五龙众川交汇,万水归流的自然景色表现惟妙惟肖,也把五龙地区气温高,湿度大,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告诉了人们。
语言文字总难通,木刻犹然太古风。
输纳钱粮无定数,几推颗粒股分从。
这是专门记述乡群众生活习俗的竹枝词,也是古代壮族人民“点豆计数”,“结绳为标,刻木记事”的社会和文化的真实写照。
本非仙子好楼居,高敞檐牙四角虚。
壁立家徒何所有,鸡栖豚栅喜同庐。
片椽风雨巢居氏,猷长依稀大可汗。
豕栅牛宫同马厩,一楼高下作营盘。
壮家人多居低热河谷地区,转自http://www.foryn.cn又多数临水而居,故壮家先民在自己的居住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的干栏式建筑。上述两首竹枝词就是对这种干栏式建筑的生动描写。因这种干栏式建筑楼上住人,楼下圈养家畜,故而形成了“鸡栖豚栅喜同庐”的局面。
汲水中流负担高,贮泉新筑木长槽。
嫩瓢日饮长流水,进渫从无点滴叨。
三番淅米好分蒸,桶釜宽边见未曾?
隔宿有粮无作饭,凌晨百碓响登登。
这样的竹枝词,是对五龙壮家人世代喜好使用木碓,木槽,木缸等独木家具和不吃“隔夜食”的生活习惯的真实描述。
酋长依然大可汗,腰悬劲弩跨雕鞍。
睚眦出入无人境,水寨团栾虎踞盘。
上词反映了壮民族中的劳动群众与统治者之间的等级区别。
劲弩标枪煎毒矢,环刀革甲踏窝弓。
犬羊性犷耽仇杀,惜未渐摩仁让风。
这样的竹枝词既描述了壮族的粗犷豪放,又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上的五龙社会治安的混乱状况。
师宗的竹枝词内容十分广泛,有描述民族服饰的,有描述婚姻家庭生活习性的,还有表现生产劳动的等等。
蛮女偷闲点素妆,顶盘高鬓耳联铛 。
短衣细袖蹁跹舞,百折腰裙拖地长。
夫多游手妇留家,日办三餐夜织麻。
松代膏油能继晷,壁光从不向邻赊。
在师宗的竹枝词中,还有一些反映师宗各族人民乐观向上和爱情生活的:
手点荞种口唱歌,犁牛缓缓细翻过。
如盘饼饵争来饷,咂酒盈瓶好味多。
吹笙月下见无人,投石山头击柴门。
有事正劳阿姨怨,开门推出小姑来。
在听过了这些数不胜数的歌后,你会发现:居住在平坝地区,尤其是傍水而居的民族,他们的民歌旋律较柔和细腻抒情;而生活在山区,半山区民族的民歌则激越粗犷舒展。叙事歌浅吟轻唱,娓娓道来;山歌高亢奔放,活跃欢快;劳动歌节奏铿锵,舞蹈歌韵律明快,情歌委婉动人,质朴自然,儿歌生动风趣,活泼简练。师宗竹枝词大多形式灵活,风格多样。更有那说不完,道不尽的各民族的风俗歌,婚礼歌,丧礼歌,宗教祭祀歌等叫人耳不暇听。这些诗虽不是很华美,但也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通俗易懂,朴实无华,一诗一画,情趣盎然。读这些小诗,仿佛使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古代师宗各族人民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