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语系佛教
巴利语系佛教,亦称南传上座部佛教, 俗称小乘佛教。
11世纪初传入德宏,首建“雷奘相”(今瑞丽市芒约佛寺);14世纪中晚期麓川王思伦法皈依佛门后得到大发展,傣族、德昂族已多数信奉此教;14世纪末,阿昌族的“傣撒”支也改奉此教。清初仅芒市地区就有62座木结构瓦顶佛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及陇川阿昌族,但受戒信徒仅占信教群众的五分之一,且多为五旬以上长者。2004年全州有巴利语系佛教寺院642所;佛塔26座;僧侣1353人,其中法师59人,比丘84人,比丘尼20人,沙弥29人;居士1161人;信教群众36.29万人。
德宏巴利语系佛教分为“摆奘”、“朵列”、“润”和“左底”四个教派。其主要不同点是持戒的程度不同,并由此造成信众的日常生活方式也互有殊异。“摆奘”,意为“佛寺中佛节最多的教派”。1036年从缅甸掸邦传入瑞丽,首建芒约佛寺。其主要特点是:佛寺建在村寨 中的热闹地段,村民可以自由出入佛寺;佛节较多,最典型的是做“帕嘎摆”;佛寺建筑、造像多受汉地佛教影响;有“沙弥尼”(尼姑),住在佛寺一侧的尼姑奄;僧侣的袈裟可用毛尼缝制,出门可骑马、乘车;僧侣还俗比较自由,离婚者可出家,并可晋升为长老;信徒戒律较为宽松,可养猪鸡。故多数人皈依该教派。润是泰国教派,1751年从清迈传入潞西,传教的长老叫左密灭。其教义、教规与摆焋基本相同,但无尼姑。“左底”,系巴利语,意为“闪光的宝石”。15世纪中叶从缅甸传入德宏,是四派中教规教仪最严的一派,故有人称它为佛教中的“极端派”。其主要特点是:全派僧侣组成一个大团伙,统属一位长老率领,过着全体一致的苦行僧生活;僧侣团伙无固定的居住地,常流动迁徙,不住寺院,而在距村寨较远的僻静处另建僧团住宅营地;平时除教长可出入佛寺外,通常“山门”紧闭;僧侣除披一件袈裟外,不许再穿其它衣物,也不能使用被褥;僧侣出远门,只能步行和乘船。信徒严守五戒,家中只准饲养牛、猫和一只报晓鸡,供佛只用鲜花,禁止卖火柴、刀具、绳子、扁担等可以致人死命的忌物。朵列教派于1751年从缅甸传入德宏,规教仪与左底基本相同,信徒特戒仅次于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