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太阳刚刚升起,青龙从山顶的洞中缓缓爬出,暖烘烘的朝阳照在她的身上,花花红红、鲜鲜亮亮的。老大见着他的青龙妈妈就想:我妈妈原来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妇女的服饰就照着早晨见到青龙妈妈的样子做,这就是‘花德昂’的服饰。
中午,太阳当顶,青龙刚好爬到山腰,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她的身上,一大片火红火红的色彩。老二见着青龙妈妈就想:我妈妈原来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妇女服饰就照着中午所见到的青龙妈妈的样子做,这就是‘红德昂’的服饰。
傍晚,青龙妈妈爬到了山脚下,太阳的余辉照在她的脊背上,形成一条长长的暗红色的光带。老三见着青龙妈妈就想:我妈妈原来就是这个样子。于是,妇女服饰就照着傍晚所见到的青龙妈妈的样子做,这就是‘黑德昂’的服饰。‘黑德昂’妇女的长裙侧边有一竖条暗红色花带,它象征龙骨,余辉照在青龙脊背上就是这个样子;长裙上一道道细细的彩条纹就像是傍晚余辉照在青龙妈妈身上的一道道鳞光;而上衣背后的中逢饰着的彩线和袖子中段的一圈彩线则是青龙妈妈身上的龙须。”
这个传说,非常形象地演绎了德昂族服饰色彩的来历,“青龙妈妈”在不同阳光下放射出的鳞光给予了人们极大地启迪。因为“青龙妈妈”,人们的衣服才变得那样五彩斑斓、鲜艳夺目。包头的式样也与青龙崇拜分不开,德昂族妇女包头的形状都是仿照青龙的头形来包缠的,尤其缠于头上手指般粗细的螺旋银(铝)箍,又圆又软,形制更是类蛇。姑娘们腰箍上那银光闪闪的银片铝片,据说也是仿照“青龙妈妈”肚皮上白花花亮闪闪的颜色来做的。
德昂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他们长期居住在德宏、临沧、思茅等印度洋季风影响下的季雨林区,很早就能种植水稻、旱谷、荞子、包谷和薯类,能够种植茶叶、核桃、甘蔗等经济作物,被誉为“古老的茶农”,其农田水利建设水平和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虽然德昂族居住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农业生产也较为先进,但由于长期处在封建王朝和土司头人的重重压迫剥削下,依然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特别是明朝嘉庆年间,德昂族人民不堪忍受傣族土司等的压迫剥削,屡次掀起武装反抗,提出了“官家不公平,杀死官家解不平”的口号,但都遭到了土司及封建朝廷的镇压,大批的德昂人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人口也急剧下降,生活更加艰辛困苦。战争的创伤深深地烙进了人们的记忆里,也牢牢地织进了女人的服饰中,时时刻刻警醒着世人。据说,德昂族妇女筒裙上那一道道凝重的黑色便是源于一次惨烈的战斗。传说,在一次战斗中,德昂族男子在与敌人的拼杀中都不幸壮烈牺牲了,为保家园,妇女们不得不奋起御敌。战斗十分残酪,德昂妇女的身上布满了累累伤痕,战火也烧焦了她们的筒裙,但是,她们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和顽强。为了表彰她们的英勇精神,记住那一次非凡而悲壮的战斗,从此以后,德昂妇女的筒裙上都要织进一段段的黑色,代表被战火烧焦的部分,它们和血染的红色,共同成为德昂族人民英勇顽强的象征。
人们常说,德昂族妇女“一身穿着传说”,不知是传说造就了服饰,还是服饰成就了传说,我们从德昂族的服饰中的确可以感受到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借用服饰来阐释对生活对世界的理解,同时又用浓墨重彩去演绎着服饰,德昂族服饰文化也因此而成为德昂族传统文化中最亮丽的一个组成部分。打开民族服饰之门,民族文化的神奇美丽便会展现于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