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彝族自治县位于滇东南,总人口20余万,少数民族人口占30%左右。彝族是石林1725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主要民族,从北面的小圭龙到南境的南大村和妥甸,从西边的大叠水到东面的亩竹箐,彝族和它的几大支系生活繁衍在石林和石芽石丛之间。走出石林县境,周围的弥勒县、宜良县等地仍然遍布着彝人的足迹,甚至一直行走和生活在广大的西南地区。
按照较传统的说法,彝人来自于历史上的羌人南迁,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石林以及遍布云贵高原的彝族是原居于西北陕、甘、青一带羌族的后裔。
生殖崇拜
在石林风景名胜区以西六公里有一座彝族村庄乐尔村,村北有个高大石柱,是被人称做“石婆婆”的著名神石。从东面看去,高近15米的“石婆婆”酷似孕妇,大腹向南。“石婆婆”周围的石板上,常常可以见到竹木的香灰和米饭、鸡肉混杂的祭品。在“石婆婆”下部一处长1.5米,深约1米的天然洞穴中,至今仍可发现当地彝人祭献的鸡蛋、碎布、针线、佳肴、美酒及麻匹等物,香灰从洞内底层铺泻出来,一直撒到石穴外面的岩石土地上,它为这一孔天然的女性性器增加了无穷的神圣和神秘。当地人众的求子在石婆婆前开始,生子之后也会专程来向它报名通信;“石婆婆”的另一主要功能还在于保子平安,给彝人的子孙送来福瑞和吉祥,这无疑是生殖崇拜的实例。
天地崇拜
彝族民族崇拜仪式 石林彝族的天地崇拜与祭祀主要以大自然为对象,具体而突出的则有对山神和岩神的祭祀。各村各寨中,彝人建立着属于自己活动区域内的山神庙,它们往往位于村外的山林或村寨附近的大大小小的山坡脚下,在凉爽的天风中和在阴凉幽静的树影下,那些用土木构成的小小瓦舍或用石头砌成的小屋闪着幽昧浮荡的天光,两三米高的神舍里,一块天然的圆石或人工雕成的石偶安坐在神龛上,它们是人格化了的山峦的象征,是自然力中与石林人关系最密切的那部分力量的象征。一般地,山神具有使村民免疫除病的功能,与此同时,隐于石块之中的神秘力量还可以佑保家畜,使家庭平顺,它隐隐地发散出来,平稳而又强大。
岩神在撒尼语中被称为“催环”,它常被患病者的家人认作患病的主因。和对山神的广泛祭祀相同,岩神祭祀也应该是地理环境对先民意识的指引和暗示,多山多石的石林地区,岩神就成为极具威慑力的自然神灵。
祖灵崇拜
祖灵崇拜从广义来说属于家族崇拜,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信仰应该是母权制时代生殖崇拜的变形,其主旨仍在于保证繁衍和发展。
按石林彝族撒尼人习俗,男性老人亡故,家人往往会剪下死者 一绺毛发或一截指甲,以它作为死者在阳世生活的象征物,而后,连同死者生前依靠或触摸过的一根松枝一起用麻布包起来作成牌位,那是死者在阳光中生活和经历的一切,是地上世界的代表,它们被收束在一起,在正堂屋梁上静静地散发清芬。这一时刻,死者的游灵上升到家灵阶段,完成死后的第一次递进。三年后,毕摩(祭司)用松木或竹筒作成半身人像,中间凿出小洞,凿出可供灵魂出入的门户,将牌位装筒封盖。在祖灵筒写有的死者姓名和升卒年月后面,安宁的族灵默默地凝视着这些,凝视着自己第二步的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