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
回族人口860多万人,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少数民族在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云南有52.2万多人。全省几乎所有县市均有回族居住。回族是中国国内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及外国的阿拉伯、波斯、中亚、西亚、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的。伊斯兰教的传入和发展对回族的形成起了纽带作用。元世祖忽必烈攻克大理国后,任命回回人赛典赤•詹思丁为云南行省长官,后来回族才大量迁入。云南的回族由于长期与汉族及其少数民族杂居,衣着服饰已与当地民族一致。如迪庆的回族,酷似藏胞;西双版纳的回族妇女的服饰犹如傣家女。白族地区的回族也着白装;只是生活习俗仍固守着回族传统,遵循教规,不食猪肉,遇有红白喜事,男子戴小白帽,妇女戴红、白、绿盖头。回族过去曾使用阿拉伯文和阿拉伯语,现在普遍使用汉语。有多种经济形式(如商业、畜牧业、运输业等。)
回族青年男女的婚姻,是从说亲开始的。子女长大成人后,父母就开始考虑人出人头地的亲事。当小伙子看中某家的姑娘,或姑娘看中某一个小伙子想招赘上门时,父母就会带上两盒红糖、一斤香茶、一斤点心去请媒人说亲。所请媒人一般为自己家的亲戚。媒人一般在星期五到女方家去说亲,因为这一天在回族的习惯里是吉祥的日子。媒人到了女方家,与姑娘的父母及家人致意问好,并说明来意。有媒人上门,说明自家的女儿被看中,父母也感到光彩,因此对提亲交谈后,女方父母不论同不同意,都不会在第一次提亲时就表明态度,而是约媒人在下一个星期五来听回话。 男方家得到女方家同意婚事的回话后,就要约定日子举行订婚仪式。订婚这天,男方备办一腿羊肉、一刀牛肉、一对鱼、两套衣服或衣料、一甑米糕及用红纸写的两张名束订婚书,请人抬着,在阿訇的带领下送到女方家里。女方回送的礼物是白帽一顶、鞋一双、手巾一对。这些东西一般是由姑娘亲手缝制的。含有对未婚夫从头到脚都关心之意。同时还有希望未婚夫做一个崇敬真主、勤劳、正直、善良的好人之意。 订婚要喝喜茶,仪式在女方家举行。届时,媒人在阿訇的陪同下,把男方的礼物送到女方家里,由女方准备糖茶和果品招待。仪式开始,阿訇先念头一段(古兰经)表示祝福,然后展开两分经柬,问明男方的经名和女方的经名之后,由阿訇填上。接着,阿訇和媒人都在柬上签名画押,作为订婚的凭证。签好字的经名柬由阿訇交一份给女方父母收存,另一份则托媒人带回交给男方父母收存,仪式便告结束。 转自云南旅游信息网http://www.foryn.cn订婚这天,男女双方家都把亲戚朋友请来,给予热情的报告,以示对订婚仪式的庆祝。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一般都选择星期五为婚期,因为这一天在回族的习惯中认为是吉利的日子。回族规定斋月期间不得举行婚礼。 结婚前一天,男方要向女方家送礼,女方要向男方家回礼,这种形式被称为过大礼。男方送给女方家的礼物中,看肉食、果品、装饰品等,其中肉食、果品类是送女方家宴请宾客用的,而装饰品类是送给新娘装扮用的。这些礼物由阿訇带领男方家的人送到女方家。女方的回礼一般是新娘陪嫁的东西,如家俱、衣服、被褥、生活用品等,由新娘的弟兄在收到男方礼物的当天,送到男方家里。举行婚礼这天,男方家里要贴大红喜字和对联,堂屋墙正中挂着阿拉伯文写的一段(古兰经),两边是阿拉伯文条幅。一大早,男方的内亲们都跪在堂屋里,听阿訇跪着朗诵(古兰经),祈求真主赐福。念完后,婚筵的首席要招待阿訇。 新郎在陪郎、媒人的陪伴下,于饭后坐轿(或骑马、走路)来到新娘家迎亲。当到达新娘家的时候,新娘家的大门却是关闭的。陪郎即上前代表新郎叫门,并说一些祝贺、感谢的话,等女方家大门打开,新郎等人才能进入新娘家。女方家对迎亲的人们非常热情和礼貌,进茶点时让新郎坐上席,要上三道槟榔、三道糖茶款待迎亲者和陪同的客人。茶点过后,又上一道牛肉冷片、一碗凉鸡和一条鱼。鱼上了桌,就意识着迎亲者可以迎走新娘了。这时候,由陪郎和媒人周旋,让新郎起身并向女方父母行礼,使新娘坐进轿子,然后启程上路。新娘的兄长或弟弟要扶着新娘轿子的轿杆,送出一段路程后才返回,也有一直送到男方家的。 新娘到达男方家后,由两位女性老人打开轿帘,拿一小碗红饭喂新娘吃,红饭拌有松仁、瓜子和芝麻,意为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新娘吃完,下轿后,由两个姑娘搀扶进门。新娘一手捧(赫听)(古兰经)选段及圣训选),一手提钱,意为祈求真主赐福,把幸福和钱财带到新郎家。这时候,新郎在新房门口迎接新娘。新娘进入洞房后,将从娘家带来的红纸包裹的喜糖分送给贺喜的人们。 接着宴请宾客,一般是吃牛八碗,八人一桌,有时还加几蝶小菜。席间,有专人给宾客加添饭,服待十分周到。 结婚仪式一般于晚上举行,堂屋里红烛高照,坐着双方父母、亲戚和宾客。婚礼由阿訇主持,他先问新郎新娘是否愿意结为夫妻,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念(古兰经)中的"喜经"部分,接着抓起桌上的松子、瓜子、红枣之类撒向新郎新娘,并让新郎新娘用衣襟接住。喜果撒过后,阿訇又对新郎新娘进行训导性的讲话,教育新婚夫妇要尊敬父母,要互敬互爱,诚实勤劳,不做违法之事等,同时还讲述一些回族的礼俗、历史和美好的传统。婚礼结束时,在阿訇的主持下,大家一起感谢真主。
回族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教历九月为斋月,封斋第29日傍晚如见新月,次日即为开斋节; 如不见新月,则再封斋1日,共为30日,第二天为开斋节。
古尔邦节,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时间是伊斯兰教历的三月十二日。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回族待人热情诚实,保持着讲礼貌的好传统。回族亲友相逢,以喜悦的面容相待,互道"色俩目"(即互相问好)之礼。
回族是一个非常好客而热情的民族,有着"持家从俭,待客要丰"的优良传统,重视待客礼节。当家里来了客人,主人立即起身相迎让座,献上香茶。当南主人与客人愉快交谈时,女主人则到厨房准备丰盛饭菜款待客人。就餐前,要先洗手。入席,谦让年长者如坐上席。上饭菜之前,主人首先要上盖碗茶。倒茶水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然后盛水加盖,双手捧递。这样做,一方面表示这盅茶不是别人喝过的余茶,另一方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客人要起立,双手接茶盅。进餐时,上席长者先动筷子,其他人才能进食。席间,不说污言秽语,不挑剔食物,不要向碗里吹气,也不要用筷子在碗乱搅动,要小口进食。饮水时,不连接吞咽,不能对着杯盏喘气饮吮,要一口一口地慢饮。当客人道别时,回族总是满脸笑容,并一再挽留,一直将客人送出自家大门。 在回族村寨,当别人请你作客时,要答应他,不能随便谢绝。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应邀,要讲清原因,表示谢意。
回族的饮食禁忌颇多,主要有:进入清真寺忌抽烟。忌食猪肉以及凡有犬齿且猎食其他动物的猛兽,忌食自死动物,忌食动物的血液。禁止饮酒。在语言上,对食用的畜禽忌说"肥",而说"壮";忌说"杀",而说"宰";忌说"肉",而说"菜",如"牛菜""羊菜"。相互之间不用禁忌物来比喻。
回族素有注重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有许多清洁的措施。以"净仪"为例,主麻日,会礼日以及进行礼拜、诵经等宗教仪式时要先洗"大净"(自上而下冲洗周身,包括漱口和洗鼻孔),或"小净"(依次洗手、洗脸、洗肘、漱口、洗鼻孔、用湿手抹头和冲洗双足),以洁净的身心,与安拉和人们交往。净身时,必须用清洁的水以淋浴式冲洗,回族称之为"不用回头水"。平时生活中,保持定时剪指甲、理发、修胡须等良好的清洁卫生习俗。
蕴涵于回族民居文化现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礼仪,为我们揭示了云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蕴。在许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间里,是绝对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动物的图画、雕塑的。回族建房是绝对不看阴阳、风水的,他们至多选择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阴朝阳,喜好平坦、宽敞、干燥,忌低洼潮湿和易遭山洪水流冲刷处。民居大门一般禁忌向西开,但也不是绝对的,在某种情况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变通。回族民居内部的布局分配体现"以西为贵",西房通常为老年人居住,西墙是老年人在家礼拜时面对的地方。当老年人做礼拜的时候,切忌旁人从正在礼拜的老人面前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