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云南陆军讲武堂 百年风雷激荡

  关键词:
  ●讲武堂原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建立,培养的人才竟成其掘墓人
  ●大批同盟会会员进入讲武堂执教,使其发生意想不到的质变
  ●接受新思想的讲武堂学员,在推翻满清统治和护国运动中一马当先
  ●从晚清到现代,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讲武堂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
  云南讲武堂影响中国近代史
  
  清朝这个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将灭亡之前,所发生的很多事情在今天看来十分有意思,是五千年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改朝换代时看不到的。追溯云南陆军讲武堂成立之初,就可以看出很多好玩的事情。
  
  1、维护统治清政府建讲武堂
  
   让我们从头说起。晚清末年,清朝统治者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了一些变革。
  
   好笑的是这些变革措施大部分都不是他们的原创,完全是抄袭戊戌变法者们当时进言的方略——尽管这时依然在通缉这些“康梁乱党”。
  
   变革措施里有一项就是要建立一支满清王朝的新式军队来代替古老落后的八旗军队。云南,这个地处祖国边疆的省份,当时还有法国殖民者对之虎视眈眈,清政府决定在云南建立两镇(约两个师)的新军。
  
  新军的建立需要大批军事干部,当时,清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讲武堂。这个决定的执行后来也是虎头蛇尾,全国也就建了三四个。1907年9月,在云南陆军武备小学堂的基础上筹建云南陆军讲武堂,由当时的陆军小学堂总办胡景伊兼管。开学之初有学员86人,过了1个月,就跑得只剩下了41人。没办法,7个月以后只好关门停办。直到1年以后,由护理云贵总督沈秉堃及云贵总督锡良经过一番筹备后又重办。
  
  2、李根源入主让讲武堂发出万丈光芒
  
   这时候,有一个云南人走上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历史舞台。就是因为这个人,云南陆军讲武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发出了万丈光芒。这个人就是云南腾冲人氏——李根源。
  
  李根源在1904年赴日本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留学。有人在读中国近代史的时候说过,云南人脑后有反骨。此言不虚,那时在日本学习军事的云南人还有张开儒、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罗佩金等人。这帮云南人在日本很快地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主张,加入了同盟会,一心一意要翻大清朝的盘。
  
   当然,同盟会在国内还是个秘密组织,加上当年信息手段落后,云南的清朝统治者根本就不知道这帮三迤弟子在日本的动向。
  
   当年重建云南陆军讲武堂时,云南当政者首先看上了李根源这个“海归”牌子,力邀李根源参与筹建。套用段老词:李根源就像一把钢刀,“嗖”地插进了敌人胸膛!
  
  要说敌人的昏聩可好笑了。李根源的祖上就是南明王朝时“反清复明”的骨干,他筹建讲武堂,选址就选在明朝开国元勋沐英镇守云南时的练兵场上——翠湖边的一大块空地上。他是要在继承祖先遗志,练一支要清朝老命的精兵劲旅呀。当然,这个想法当时他没对别人包括我说过,我是从后来他干脆把自己在讲武堂的居所起名为“思沐楼”看出来的。他日夜思念的,可不是姓沐的美女,是沐英沐国公。
  
   在李根源的规划下,那时的讲武堂东到现在的翠湖西路,西到钱局街,南到翠湖南路,北到昌源巷。也就是说,现在除了保存下来的讲武堂主体建筑外,现有的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科技馆、钱局街农贸市场这几块地方都是讲武堂的地盘。
  
   以前有句老话 “保定的课堂,云南的操场,黄埔的战场”说的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三大军校的特征。这里说的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操场可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讲武堂遗址中间的那块,是指现在云南省图书馆、云南省科技馆这两处还没有建立时,这里是个阅兵场,可容万人之众!
  
  讲武堂的主体建筑至今保留完好,有北京人来参观后,惊呼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这座规模宏大的中国传统的走马转角楼式的土、木、石建筑,呈正方形,东、西、南、北楼各约长120米、宽10米,对称衔接,浑然一体,中间是沙石铺成的内操场。四角有拱形门洞可出人。南北楼为学员宿舍,南楼中部突起,为阅操楼。东楼是办公的地方,西楼是上课的教室。大楼西北面的平房,是当时的礼堂。
  
  3、大批革命者进讲武堂执教
  
  讲武堂筹建时,讲武堂总办(相当于校长)由云南兵备处总办高尔登兼任,李根源任监督(相当于主管教学训练的副校长或教务长)。李根源才站住脚跟,振臂一呼,李烈钧、张开儒、方声涛、赵康时、沈汪度、唐继尧、庾恩旸、顾品珍、刘祖武、李鸿祥、李伯庚、罗佩金,这些同盟会的同志们哗啦啦全来了!这么多“海归”,清政府可不敢怠慢,统统任命为讲武堂教官。
  
   1910年5月,高尔登辞去讲武堂总办,反正这也就是个挂衔的虚名,李根源名副其实当上总办,沈汪度为监督,张开儒为提调,大清朝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一二三把交椅上,坐的全是同盟会会员!
  
   海归也好,同盟会员也好,讲武堂在他们的手上气象焕然一新。
  
   云南当代历史学家谢本书先生总结过,第一、规模较大,班次较多,学生人数也比较多。第二、学制较长。第三,课堂设置完善,教学质量较高。云南陆军讲武堂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五种兵科。
  
   到后期还创建了飞行及空降兵科。学习军事学科,如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等,并学习兵科教程,如兵科的典、范、令等。还有国文、伦理、器械画、算术、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工作教范、野外演习等。
  
  4、讲武堂成革命摇篮
  
  学校的制度和作风是仿效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纪律非常严格,每天上课6小时,上操2小时,早晨有体操和跑步,晚上还有自习,而且夜间有紧急集合的训练。在这种完善的课程、严格的教学、高标准的纪律要求下,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的质量在当时与其他军事学堂相比,高出大半截。
  
  除了上课,同盟会会员们在学员当中宣传革命,进步书刊在讲武堂里广为流传。1910年,法国建筑的滇越铁路通车,李根源不顾清政府命令,率全体学员到昆明火车站,向学员们讲述法国侵略我国的情况,以及国家积弱不振的原因,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学员们也感愤得一起痛哭。唐继尧则有空就给学员讲岳飞的故事,勉励大家精忠报国。
  
   在这种双重教育下,学员们除了学习过硬,思想上也接受了革命思想。这样的学员,想不成为名人都难。学员中就有一位后来成为解放军总司令的朱德元帅,正是在1910年在讲武堂加入同盟会的。
  
  讲武堂的革命倾向越来越锋芒毕露,就是瞎子也感觉得出来了。1911年,云贵总督李经羲终于听到了一些风声,把李根源调离讲武堂,到滇西筹备边境事务。提到李经羲,也有一段笑话。李经羲在来云南上任时,因为自己是文人,又不放心云南军人,就找了个湖南老乡来云南带兵,这个人就是蔡锷。
  
  蔡锷来云南之前就是同盟会会员,到云南后和李根源、唐继尧等人接上了头。到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云南,李根源等人筹划起义的时候,蔡锷就像我们常看的老式惊险片结尾一样,一个打进敌人内部的同志,关键时候在敌人背后开了一枪!10月30日(农历重九),李根源、蔡锷发动了重九起义,讲武堂的学员一马当先,占领了昆明城,彻底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
  
   云贵总督李经羲逃离昆明的时候,涕泪交加,后悔不已。怎么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孙大炮的卧底?这完全是一出《无间道》嘛!
  
  5、打破陈规招收海外学员
  
   辛亥革命胜利后,蔡锷、唐继尧先后就任云南都督,蔡锷亲自把讲武堂的名字更改为讲武学校,以区别清朝时的名称。
  
  在他们任上,进一步加强了讲武堂的建设完善,特别是唐继尧,对讲武堂关怀有加,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后来唐继尧接受孙中山先生的建议,打破云南讲武堂只招收云南人的陈规,到南洋招募华侨学员,并招收了大批越南、朝鲜学员。1922年,唐继尧由香港向美国购买飞机,并于云南讲武堂内建立云南航空学校,从昆明、贵阳两地招收学生,编成一个航空入伍生队,与讲武堂十七期一同受入伍生训练。也就是在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叶剑英邀集10多位云南讲武堂的华侨同学,以云南讲武堂全体华侨同学名义,发表通电,声讨陈炯明。
  
  从1909年到1928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共举办十九期,每期一年半到两年,到讲武堂学习的学员共达4000余人。这些学员在后来的中国、朝鲜、越南历史上群星璀璨。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朱德、叶剑英外,尚有曾担任省长、主席的龙云、卢汉,曾任贵州省省长的卢焘、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热河省主席的孙渡,陆军参谋总长杨杰,抗日英雄周保中,著名军事家罗炳辉,还有邻国朝鲜的革命家崔庸健委员长,李范奭总理、越南的革命家武元甲大将等。
  
  要讲中国近现代的军校,中国还有另一所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然而,比云南陆军讲武堂晚成立15年。在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创办之初,从云南讲武堂抽调了一批教官到黄埔军校筹建执教,同时,黄埔军校的部分教材也是沿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曾有人这样说,黄埔军校是云南讲武堂广州分校,细细想来,也不无道理。
  
  6、风云36载
  
  讲武堂从1909年成立到1945年停止教学,辉煌了36年。纵观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它的学员从晚清到现代,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涌现出大批英雄才俊,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前驱。在世界历史上,再没有哪一所军校有着如此辉煌的成就。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是云南,也是全中国的骄傲!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