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故事
600前年,明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舰队,开始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在我国,研究郑和的论文很多,但全面详实地记录郑和的书籍并不多见。近日,房仲甫、李二和两位海洋文化学者出版了他们历经几十载心血完成的《与郑和相遇海上》。这本书既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揭开了很多读者非常关心的问题的谜底。
宝船喜欢“四”
今天的人们选择任何号码,都极力回避“四”,认为这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可是,郑和航海船队中有旗舰之誉的宝船船身长为四十四丈四尺,连用三个“四”。在过去人们心中,“四”是吉祥数字。人们相信“天圆地方”说。“地”既然是方的,就应该有四边,“四”最能代表地。人们又认为中国位居四海的中央,“四”则更有象征意义了。制造宝船的工匠们不厌其烦地用“四”,显然不光是图吉利,还有向海外宣称大明帝国地位的意思在内,与明成祖朱棣派郑和船队下西洋“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用意相吻合。
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推动了造船技术的发展。为抵抗海浪摧击,要求提高宝船质量。永乐年间,龙江船厂特地从浙江、江西、湖广、福建等地抽调大批工匠,一时成为能工巧匠荟萃之地。遂有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巨大宝船出现。郑和船队船只众多,型号多样,这是由于各地造船工艺不同所致。
至于郑和下西洋所用大宝船船型,席龙飞在他的《中国造船史》中说,根据福建历来是造船中心;《明成祖实录》中又有“将遣使西洋,命福建造海船五艘”句;更因大宝船长宽比小;以及远涉重洋去非洲,所以他认为非尖底、深吃水、长宽比小的“福船莫属”。但由于大型沙船上已有防横漂等属具设置,在郑和船队中也有使用沙船型船的可能。
那么,宝船(旗舰)内部设备如何?
未见正史,但见罗懋登的小说《西洋记》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请了金碧峰的宝船图样来,依样画葫芦,图上宝船有多少号数,就造成多少号数;图上每号有多少长,就造成多少长;图上每号有多少阔,就造成多少阔;图上每号怎么样的制度,就依他怎样的制度。只有四号宝船不同:第一号是个帅府,头门、仪门、丹墀、滴水、官厅、穿堂、后堂、库司、侧屋,别有书房、公廨等类,都是雕梁画栋,象鼻桃檐。桃檐上都安了铜丝罗网,不许禽鸟秽污。这是征西大元帅之府。第二号也是帅府一样的……”
新华社记者曾考察郑和船队后裔
郑和船队中有沉船吗?多少年来,一直不曾听说,也没见过文字记载。郑和下西洋之后虽有“伤亡”的说法,但并未明指是海事。
1994年美国作家雷瓦西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的经历: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自己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的后裔。1999年,《纽约时报》记者探访了肯尼亚拉穆(lamu)群岛中的帕泰(pate)岛,并提出推想:这些自称有中国血统的人,很可能是郑和部下的后裔。
在获得这一消息后不久,新华社肯尼亚拉穆群岛特派记者开始了为期6天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