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历史
丽江古城在南宋时期就初具规模,已有 八、九百年的历史。自明朝时,丽江古城称“大研厢”,因其居丽江坝中心,四面青山环绕,一 片碧野之间绿水萦回,形似一块碧玉大砚,故而得名。
历史轨迹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汉属越郡。
三国属云南郡。南朝为遂段县,大约在此时纳西族先民迁于此。
唐时曾为姚州都督府地,后为吐蕃,南诏地,称桑川,属剑川节度。
宋为大理善巨郡地,开始建城,忽必烈南征大理,以革囊渡金沙江后曾在此驻兵操练,“阿营”遗址仍在,当时居民已有千余户,至元十三年改为丽江路,丽江之名始于此,以依傍于丽江(金沙江古名) 湾而得名。
明末已具规模,日渐繁荣,本地土司木氏所营造的宫室非常华美,徐霞客在游记中谓其“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而丽江府“富冠诸土郡”。《明史云南土司传》则言“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府城大研之名亦始于明代。以其位于丽江坝子中心,四周青山环绕,形似一巨砚,故名大研(砚)厢。
清为丽江府。雍正元年(1723),改土设流,结束木氏土司元代以来的世袭统治。乾隆三十五年(1770),置丽江县。
1961年成立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成功,填补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无历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西南丝路”的主要干道,从唐宋时期开始,云南和四川的茶叶需要销往西藏地区,西藏的金银饰品等也源源不断地运进来,当时主要有两条路,一条是云南--大理--丽江--中甸--察隅--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然后到缅甸、印度等地;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康定、昌都到印度。
由于这条道路上有大山大江阻隔,艰险难行,为了长途运送货物,成群结队的马帮就应运而生。当时丽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一个大型的以货易货的市场,南来北往的马帮川流不息。一个马帮少则几十匹牲口,多则成百上千,大锅头是马帮的首领,二锅头、管事是大锅头手下的两个头目,负责处理马帮的日常事物。现在的大研古镇就是当时马帮歇脚的地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