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云南的情和调,声色间的游走

     “大理客栈”其实不在大理,它在昆明城外,云南民族村的一隅。隔着滇池草海,可以望见西山的千仞绝壁和睡美人峰慵懒的侧影。客栈门外,有位白族老先生摆了个小摊,用黄泥做成陶埙,捧在手上,按住音孔,撮唇而吹,其声旷渺悠远,古风幽然。埙本是古代宫廷的雅乐。那音色是幽深而苍茫的,若当关塞浮云,大漠孤烟,边城夜月,古道西风,五湖落日,江渚晨霜,最能唤起异乡羁旅之感。 

    民族村那老者所制的埙,并非都是通常的椭圆形。其中有三枚,如蹲踞的小猴,一个用两手捂住眼睛,一个捂着耳朵,一个捂着嘴巴。意思想必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我一见,就买了下来。后来把它们送给了一个美国的朋友。那人是个中国迷,只身一人跑到中国来,读书,然后留校,教书闲暇之余,便在各地漫游。最后终于娶了个中国女子做媳妇儿,在老粥庙会搞了个热闹的旧式婚礼,吹吹打打地用花轿把新娘子抬进了门。“大功告成”之后,很快就双双移居美国,一去不返。我起先很怀疑这家伙是一个国际骗子。但他们倒也不是杳无音信,逢年过节打个电话过来,或者发个电子邮件,报告一下他们在美国的幸福生活,并且,看在他老婆是我同学的份上,我这疑虑也就慢慢地打消了。他曾经在苏州买到一套老旧的雕花木屏,硬是把它大卸八块,从上海出港,经太平洋运往北美,规规矩矩地安放在底特律的家中。 

    在昆明城里的一些老房子,还可以见到以前留下来的屏风与格子门,古色古香,雕刻精美,大都出自本地民间艺人的手笔。大理西北的剑川县,也是白族聚居之地,历来有许多擅长于木雕的高手。我所见过最精致的一堂雕花格子门,却是在滇南的通海,杨广镇小新村的三圣宫。据说雕刻的作者名叫高应美,也是剑川人,又或者教他手艺的师傅本是来自剑川。三圣宫里的格子门是高应美用了17年雕刻的传世之作,至今保存完好。六扇格子门都是一样的红椿木,每扇高一丈,宽二尺,上面雕刻的图象,龙腾马跃,水漫云横,亭台楼阁,绵绵不尽,人物花鸟,栩栩如生。高应美生活的年代,已是一百多年以前,而土墙砖壁的三圣宫,如今依然伫立在乡村的田野间,任凭风飘雨落,斜阳萧索。 

    通海的秀山上,转自http://www.foryn.cn有一块“山水文章”的匾额,不知出自何人何年何月。登山凭栏,遥对杞麓湖,天南云气,望中氤氲。明代人张潮说:“山之光,水之声,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韵致,美人之姿态,皆无可名状,无可执着,真足以摄召魂梦,颠倒情思。”佳景当前,除“山水文章”四字,别无言语。中原文化在云南的影响,延绵数千载,流风所及,滇南的建水、石屏、通海,滇东北的会泽,滇西的丽江、大理、永昌以至极边的腾越,都有深厚的积淀,并与民族文化、地方风俗相融合,山水之胜兼人文之美,流连其间,乐不思蜀。 

    而此中流传于山水之间的民歌,却是缠绵悱恻之至,最能“颠倒情思”。说起云南民歌,我以为当推《小河淌水》第一,那一声“月亮出来亮汪汪——”,便把人引向心驰神迷的境界。大概现代以前,昆明的民间最流行的当数“花灯调”。至于地道的本地民歌,我知道一首《猜调》,唱的是男女之间的问答,男的问:“什么长,长上天?什么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前买嘛,什么长长妹跟前?”女的答:“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长街前买嘛,丝线长长妹跟前。”云南人习惯把湖称做海,比如大理的洱海、香格里拉的碧塔海,过去滇池也有称滇海的,就连昆明城中小小的翠湖,也曾经叫做菜海子。现在翠湖边,照样有不少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唱花灯,对山歌,有城里人,也有乡下人。周末的晚上,翠湖东路一旁还有集体性的大三弦,任何人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随便参加,没有人邀请,也没有人阻拦,不知从哪里冒出来那么些爱跳三弦的人,在那里自在地跳,自在地唱。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