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武夷山五夫镇旅游文化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几百年来广为传诵的经典诗作《观书有感》,相传是朱熹当年在五夫镇的半亩方塘边苦读时,信手写就的。

五夫镇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东南部,开埠于晋代中期,迄今已历时1700余年,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日前,笔者重回五夫镇,行走在朱子遗迹林立的街道上,去追寻那半亩方塘。

朱子跫音千古回响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著名学者蔡尚思高度评价朱子文化的历史地位。而朱子文化的形成,大部分都是理学大师朱熹在武夷山五夫镇完成的。

据史料记载,理学大师朱熹14岁时,因父亲病逝随母到五夫投奔父亲好友刘子羽,从此在五夫从学、著述、办学授徒达50年,这使五夫成为朱子理学的摇篮。

五夫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至今,五夫镇境内还完整保留着30多处理学文化遗迹,有紫阳楼、兴贤古街、兴贤书院、刘氏宗祠、连氏节孝坊、朱子社仓、五贤井、朱子巷、古街牌坊、半亩方塘遗址等文化景点。

位于五夫镇村外荷花塘边的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室”,是朱熹的故居。书院门口的空地上有一株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樟,是朱熹亲手植的,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五夫镇的兴贤书院,也曾是朱熹弘讲理学、以文论道的地方。

据五夫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时,兴贤书院还立下了汗马功劳:欧美评委对朱子与孔孟的传承关系有质疑,后来申报小组提供的一段视频中,有兴贤书院保存下来的四个砖雕汉字“洙泗心源”。洙泗是孔孟故乡的两条河流,在此借指朱子与孔孟的文化渊源关系。

记者穿过几条街坊,来到曲折蜿蜒的朱子巷。这条巷子现存138米,两侧的黄墙黛瓦历经千年雨蚀风侵,漫步其中,耳边似乎还能回荡起朱熹幼时求学、成年讲学的跫音。理学文化活态传承

近年来,朱子理学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随着五夫镇宣传的不断深入,理学的研究和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活跃,中外学者、游客不断涌入五夫旅游观光,朱子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的同时,朱子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走进镇里的武夷山市朱子学校,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宋代风格的学校大门、雄伟的朱熹铜像、丰富的朱子文化园等,浓厚的朱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学生更能够传承好朱子文化,学校还建立“朱子文化园”和朱子文化讲学堂等。

王宁同学今年10岁,一提起朱子诗词和朱子遗迹,说得头头是道。他还告诉记者,朱熹亲手种植的古樟树,是他和他小伙伴们夏天乘凉的好去处。

为了进一步传承朱子文化,近年来,五夫镇加大对朱子遗迹的保护。1998年,在朱熹故居旧址上恢复建设“紫阳楼”。2003年,五夫镇被列入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010年,五夫镇成功申报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此外,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和朱熹故理这一文化品牌,五夫镇在每年世界朱氏联合会开会时,都会安排朱氏后裔参访团,拜访朱子遗迹,开展学术交流。

借白莲做旅游文章

7月上旬的一天,记者看到,武夷山五夫镇“紫阳楼”前,半亩方塘及其周边数百亩的荷花竞相初放,千姿百态。

据了解,五夫镇不仅是朱子理学的发源地,还是“白莲之乡”。据《五夫子里志》记载,五夫镇的白莲种植历史悠久,有着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自南唐至清朝末年,五夫的白莲一直都是朝廷的贡品。

近年来,五夫镇依托白莲种植传统,大力引导发展白莲种植产业,同时将旅游元素有机融入其中。

五夫镇还将朱子故居、兴贤古街等历史人文古迹与生态环境、白莲产业进行整体包装,开发荷花观光旅游新品种,建设万亩莲塘,将农业生态游和朱子文化游有机结合。

去年7月,五夫镇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五夫”荷花节,朱子文化集体朗诵暨拜师礼、“荷花仙子”剥莲大赛等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各地游客约1.3万人次,成功地将“荷花节”打造成为五夫镇的新名片。今年7月15日,又将继续举办第二届荷花节。目前,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五夫镇党委书记周建平表示,希望通过举办荷花节庆,进一步凸显五夫镇的白莲产业的拉动效应,带动当地人民群众旅游致富。

一位当地村民介绍,荷花节举办前,每月的游客数大约五六百人次,现在每月的游客量都突破一千人次;以前白莲主要是卖给贩子,每公斤只能卖53元左右,还常滞销。如今,白莲在家门口就可以开卖,且价格能卖到每公斤平均70元。

武夷山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五夫镇将结合千亩玫瑰园、荷花庄园、晟丰生态农业等项目企业,开设观赏玫瑰、荷塘体验、荷塘月色等生态旅游项目,初步形成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模式,努力打造文化意蕴深厚的养生乐园和深度游憩目的地。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