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奇山秀水普者黑

  普者黑的民族风情古朴、淳厚,历史文化奇特、久远。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2亿7千万年前,此处是一片浅海。早在170万年前就有古猿人在丘北普者黑地区居住。春秋战国时,此处属楚地,后历各朝代均在丘北建制。普者黑的彝族是最早从外地迁徙到丘北定居的民族之一。

  由于普者黑交通相对不便,信息不灵,受现代文化或外来文化冲击影响较小,如今尚保留着古老的服饰、民俗、宗教、神话、古曲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里古朴的婚俗、葬俗、祭祀及神奇的石崇拜、树崇拜、虎崇拜、生殖崇拜等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比如,撒尼人的节日祭祀的祭山仪式就很典型。两个图腾柱,一左一右刻着两个裸体男女,柱间一合石磨,庄重地摆在地上,石磨前摆着两碗白酒,身着黑色披风的“毕摩”(巫师)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想必是对先祖祝颂和风调雨顺的祈祷),一边把一只公鸡割开脖子将淋淋鲜血歃进酒中。这场中的石磨就是彝族人《创世纪》的诗歌里所唱过的象征。传说在洪荒之时,大水过后彝人仅有兄妹两人存活下来。为了繁殖后代,他们必须结为夫妻,但兄妹结婚又违伦理。于是他们一边将一合石磨分开各持一扇从山头滚落下去,一边祈示天神,如能结为夫妻就将石磨合在一起。苍天神奇,不绝人类,石磨果然合在一起。兄妹成亲这天,两人都怕羞,只有用黑灰抹在脸上掩饰羞涩才度过新婚。由此,抹黑脸的“花脸节”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彝族人先祖自此繁衍后代,并开荒种田,结麻织布,捕鱼打猎,生生不息。这合石磨,便是天意的象征,成为后人永远的纪念、供奉和崇敬。“花脸节”也就成了部分彝族民众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的二月初八至初十举行。汉语里象征栽赃诬陷的“抹黑”一词,在此时此地和彝语中已经没有了贬义。在普者黑,民俗风情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山歌、打水仗和篝火会。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这里的“黑衣族群”的勤劳、智慧、纯朴、快乐和秉性。当你乘一叶小舟在这片水乡泽国里游弋时,你应早早做好“战斗”准备,穿好救生衣和雨衣,找好泼水的脸盆和射水枪。船行至被称为“爱情湖”的摆龙湖宽阔的水面就进入了“战区”。来来往往的船上,不论男女老幼,不问对方来自何方是何身份,一相遇接近便是拍桨击水。后“战火”迅速升级,一盆盆的清水兜头而下,如瓢泼大雨一般。助战声、呐喊声、欢笑声,伴随着噼噼啪啪哗哗啦啦的落水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交响曲。人们不一会儿便都成了“落汤鸡”,也分不清、也无须分清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如有不慎落水者,旁边的救生人员会迅速将其救起。有的干脆纵身跳入水中、恣意放纵身心,任凭水流的抚摸和鱼虾的碰撞,将心尘拂了个一干二净,尽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又找回了童年的乐趣。

  当你或坐船游湖或岸边行走或就餐敬酒时,你不仅可以神清气爽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不断地听到清脆优美的彝家山歌。尤其是在就餐时,姑娘们一曲曲的敬酒歌,让客人应接不暇。受这些热情奔放、娓婉动听的山歌的感染,客人们也会情不自禁地随声附和,或引吭高歌或开怀畅饮。歌声的交汇、心灵的交流,会把主人和客人的距离接近,气氛更加和谐,鱼虾,苞谷等土特产也更有味。
  夜幕降临时,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夜空,高高的凤尾竹在风中轻轻拂动,筛下一地皎洁的月光。普者黑的村民开始为客人表演他们的舞蹈。从五六岁的娃娃到五六十岁的老人都十分投入,跳得舒展自如,轻松活泼。他们跳收割、跳打鱼、跳爱情、跳饮酒。有的刚健有力,有的缠绵委婉,有的轻盈欢快。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可以通过舞蹈艺术地再现。他们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他们从小到大耳濡目染,无师自通。他们心中充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使他们不必拘泥,随心所欲,由此使他们的歌喉变得甜美,舞步变得轻巧,使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自信和欢乐。在晚会中还时不时地插入一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斗鸡、斗狗、斗马等比赛项目。当篝火晚会进入联欢阶段,更是达到了高潮。在主人、演员热情邀请下,客人、观众纷纷涌进舞场,牵着手拉成一条长龙,围着熊熊的篝火,不分男女老幼,不管来自天南地北,不论会不会跳都踏着乐曲或掌声的节拍手舞足蹈,快乐在素不相识的人中产生着涌动着传递着流淌着。大家都被快乐的气氛所感染所陶醉,都在为欢乐的生命而跳跃而舞蹈而欢呼。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