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深处哈尼族 女草他撒磨秋节
在去往昆明的火车上,认识了高三。他很瘦,嘴唇微翘,眼神清澈透明,黝黑的皮肤是高原生活的见证。
高三说此次是特地请假回老家“过年”的。大夏天过什么年呢?高三解释,他是哈尼族的,家乡每年的6月都要过“磨秋节”,就跟汉族的春节一样隆重。
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高三:是否可以去他家“过年”?高三腼腆地笑,旁边一位四川大姐爽朗地替他答应了。下了车,高三给我留了一个手机号码,坐上长途汽车先回去,我则在昆明闲逛了两天。
估摸着高三那边快过节了,按照他说的路线,坐了8个多小时的车到达红河县,又买了第二天去甲寅镇——他家乡的票。
回家要翻三座山
又坐了大概6个小时车,在快接近甲寅镇的时候,连日的雨水造成滑坡挡住了路。等了半个多小时,高三打来电话,他说到车停的地方来接我:“本来很近的,如果不是修路、下雨,只要2个小时。”
路上边走边聊,我这才知道,这个看上去很小的男子居然比我大两岁,已于去年结了婚。
翻了三座山,才到高三的家。寨子里的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的。一律楼下养牛、猪,楼上住人。人上楼一定要经过那个饲养场,刺鼻的牛屎味道直冲脑壳,我有点不适应。屋子很暗,只有一个大概25瓦的灯泡亮着,这是家里唯一的电器。
高三的父亲穿着小马甲,母亲与妻子穿着哈尼服装。大叔当过兵,普通话蹩脚却也能沟通。他告诉我磨秋节要过上一个礼拜,每天都有不同的节目——赶集、火把节、分牛、荡秋千、抬磨秋、跳舞……阿姨和阿嫂都没有念过书,我们之间的沟通除了高三或者大叔的翻译,只有通过眼神与手势了。
吃晚饭时天色刚黑,我看看手机已经过了9点,云南的白天很长。
高三安排我住在侧边的一个阁楼上,他与阿嫂住在对面的阁楼,父母住在主屋。
夜里,疲倦不堪的我还是被四周的老鼠吵醒,整整一晚上,它们一直在自由奔跑,还掉下两颗。
集市上我们要了两大碗牛肉
第二天大概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高三就把我从床上拉了起来,带着阿嫂还有他的表弟,一行人去赶集。又是三座山后才到达公路,太阳已经出来了。去了阿嫂的娘家吃了早饭,寒暄了几句到路边等车,赶集是要到甲寅的,很多人穿着哈尼族的衣服,戴上漂亮的银饰,与朋友或者邻居结伴而行。路上有很多三轮车,每辆都挤得满满的。
到了集市,人山人海,高三他们把我当孩子一样看着,生怕我走丢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买,也不让我自己付钱。在拐角处,我发现一字摆开好几个大锅,高三告诉我,煮的是牛肉,看我不肯走,他们决定午饭就吃这个。
我们四人坐下来,要了两大碗牛肉,吃得那个香!结帐的时候我抢着付钱,又被高三给挡了回来。他们的话我听不懂,买单后,我悄悄问了高三,两大碗牛肉加起来才23块钱。
买完东西,打道回府。突然乌云四起,下起了大雨。“东边下雨西边晒”的云南,经常没有任何征兆就下起大雨。车子更紧张了,大家大筐小箩的,愈加拥挤不堪。表弟顶着雨跑到前面很远才截到一辆回来载我们。到了山口我们下了车,上午走过的那些山路如今一派泥泞,我几近绝望。
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悬崖,没路可退,只有前进。走过一段后,撑着雨伞的我也已全身湿透、满是泥水。
大概走了一半路程,同样没有任何预兆,雨又停了,太阳重新挂上头顶。路边依然滴着雨露的野花,不远处黄绿相间的梯田,一切清新得让人难以置信。一帮人各自背着从集市上买来的年货,嘻嘻哈哈地从我们身边步履轻快地走过,刚才那场大雨,仿佛从未发生。
[NextPage]
分牛了,牛血是辟邪的
赶集后的第二天,一大早又被高三拎起来,跟他去了操场。大叔告诉我,今天是分牛的日子,寨子总共120多户,所以大概一组里面有12户,整个寨子只杀一头牛,每个小组分一块,分了牛肉分牛杂,最后,每家还拿来碗分牛血,牛血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拿回家倒在门口,用来辟邪,等在门口的主妇则将一些昨天剩下的米饭倒在路上,再用水洗碗,这叫“除旧迎新”。
正转自云南旅游网http://www.foryn.cn式的磨秋节开始了,阿嫂不再跟我们在一个桌上吃饭了,甚至不能在同一个房间里。大叔告诉我,哈尼族规矩很多,这是最起码的,媳妇不能与公公同屋吃饭。
真正的磨秋节里面还包括火把节。有别于彝族的火把节,节日这天,各家用他们特有的茶草,在家里点上火,再带上一颗水生植物与瓶子,到寨子里唯一的水井口把火放到边口烧,排队等待寨子最德高望重的家族子女带来火种,再取水取火带回家,蕴意“带福回家”。
你敢玩磨秋吗?
而磨秋,或许是整个节日其间最好玩的部分。磨秋节前期,就有人做秋千与磨秋。在操场旁边的一块平地上支了一根很粗的树干,将树干露出来的那头削尖,再找来一棵很粗的、4米多长的树干,中间挖个洞,扣在削尖的树干上,形成一个跷跷板模样的东西,就是磨秋。至于秋千多搭在山沟里,山沟两边支着大概有10米高的树干,挂秋千的绳子是用很粗的藤条做成,看上去就非常结实。
很多孩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虽然有些只有几岁,却都驾轻就熟。我尝试了一下,孩子们把我推得很高,但与他们玩的高度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距离。那些会玩的小孩几乎能荡到头朝下的高度,高三的堂妹嫌我笨,“倏”的爬上正在晃动的秋千上,带着我一起荡到了空中,任由我尖叫着……
磨秋那玩艺,比秋千就更刺激了。虽然有点类似跷跷板,可对于我这个没有经验的弱女子,难度系数仍然太高,加上那玩意没有堂妹什么的可以帮忙,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没有尝试,我害怕从空中摔下来。
磨秋当天,全寨子老少男女都汇集在操场上跳他们哈尼的舞蹈,孩子们在一边荡秋千,而更多的则会在那块平地上玩磨秋,这里的人都很热衷于这项活动,小到几岁的孩子,老到六十几岁的阿公,都不时有搞笑的姿势、玩命的状态出现,随着一声声喝彩,磨秋到达了高潮。我突然非常羡慕:哈尼族依然保留着他们喜欢的运动,有着他们自己快乐。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了,走的那天,天还没有亮,阿嫂就给我做了早餐,站在门口叫我起床。她依然听不明白我说的话,我拿出我带的所有饰品,她一下子明白我的意思,一直摆手,什么都不要。我尴尬地收起那些廉价的东西,笑着捏了捏她的手,美丽的笑容绽放在她的脸上。在大叔的叮嘱声中,跟着高三走下一楼养着两头牛的石屋,我发现自己已习惯了那些气味……
Tips
1. 女草他撒小村居住着120户哈尼族人。这里没有名胜古迹,也没有旅游景点,一切源于自然。
2. 哈尼族最为重视的是十月年、六月年。十月年在十月份,是哈尼族的大年,各家各户把自家饭菜摆在门前的桌子,桌子拼起来就像一条长龙,经过的人可以随意吃,这就是“长龙宴”;六月年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有荡秋千、转磨秋等节目。去女草最合适的是这两个月份,但如果时间不很充裕,最好打听清楚哪个寨子哪天过节,因为每个寨子过节有先有后。时间一般都维持一周。
3. 女草是山寨,入寨需要爬三座山。如果只是想了解哈尼人的生活,可以去红河县,也可以去甲寅。那里的居民多是哈尼族人,从红河州有车到红河县,再转车去甲寅。如果想要深入了解那里的民风,吃到当地居民的菜式,还是住到当地人家里比较好。哈尼族特别好客,提出这样的请求一般不会被拒绝。
4. 云南早晚温差大,即使夏天去也一定要多带件厚实的外套。另外,因为气候潮湿,容易滋生各种虫子,最好带上电蚊香、驱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