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徒步寻访禄丰五关

南平关
    从星宿桥上往西出城,过旧学、官家营等村庄,便到了古道必经的南平山。沿古道修筑的弹石路直上峰顶,恰是夕阳西沉时,我们到达了“三岔路口”。站在这个岔路口审视地形地貌,觉得在此处设关有三利:其一,此地是西去响水关的要隘,南屏山踞于东,两路在此交汇并道,别无他途,有利于“防守巡缉并递送逃犯饷鞘”;其二,此处视野开阔,四围诸山尽在瞭望之中,正是设关的好地方;其三,关后缓坡上有梯地十几亩,正好供官兵们垦种,山泉在右侧的箐中,大家可轻而易举地汲水。如今,这些坡地上被当地农民广植果木,林果中间种玉米,我们走进果园,树上已果实累累。
    我们仔细察看,路口呈“丁”字型,左右两条山径并道后直上山岗,通往迤西道,那么古驿道应该是右边的大道,或者两道均能通行。在十余亩的山地上,发现了大量的瓦砾、碎瓷、碎陶、残砖,并发现了几段破损生锈的马掌铁,但遗存最多的是被打凿修面的石块。在坡地下方驿道边,我们发现了一处完整的房基,这座房基全部用石块砌成,石面修凿规整,宽约3米,长约5米,高70公分左右,很有可能是关楼的底座。这也是考察获知有关南平关的最有价值的文物遗存。这个早在清代末年废弃的关隘,在禄丰五关中应该是规模最小的。
响水关
    过迤西古道的第四个关隘——南平关,走幽寂的驿路,便是去迤西第一雄关响水关的方向了。
    终于,我们来到了六里箐。古驿道在悬崖下折了个九十度的急弯,脚下是深壑,头顶是刀劈般的危岩,果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再往前行,山口上有一道石门,石门高约5米、宽约4米,石坊石柱,不知何年何月何人所造。据水箐的遗老说,过去此坊门楣上有一石匾,上面刻有文字,煞是威严。
    翻过一个山口,响水关尽收眼底。正前方1公里处,有两条溪流汇集在一起,距两溪交汇处200米的前方,一座石拱桥横于涧上,过石桥登300米石级,就是响水关古隘。涧水由于落差过大穿石桥而出后,跌落在巨大的石板之上,发出不绝的轰鸣声,因此,河称响水河,关称响水关,桥称响水桥,村称响水村。
    响水河两岸,有两座巍峨的大山对峙着,天设地造的雄关。响水桥规整美观、古朴庄重。据康熙《楚雄府志》记载,此桥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清嘉庆九年(1804)重建,距今204年。沿上关的石板路拾级而上,便来到已经倒塌的关楼前。只有两座高不足5米的石砌断墙守在路两边了,想必这就是旧时守关将士们的哨卡,这里别无他途,行人必须从这关楼下通过。古关早在一百年前就被废弃,两面断墙尚在。
回蹬关
    细雨轻风中,我们去离广通城西约15公里的山顶寻觅回蹬关。杂树丛生的野径上,带路的人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蒙蒙细雨连雾障,回蹬关似乎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先找到了山脊上的一个池塘。山脊上少有树木,惟有这池塘边上古树苍郁,直刺青天。此池容积约为100转自云南旅游网http://www.foryn.cn多立方米,最大的可能是,此池积蓄的是天然雨水,解决过往行人和戍守官兵们的饮用水问题。这样,它与回蹬关就挂上了号:在没有水源的山脊上,兵士们在此掘池,蓄雨水以供饮用。在距池塘约100米处,有一山垭口,几经打听询问,人们说这就是回蹬关旧址。回蹬关似乎很久以前就被荡为平地了。
    古道通过山口,一头去滇西方向,不远处便是已属楚雄市辖区的石涧铺。目前此铺附近仍存“将军桥”、“晚照寺”等遗迹。晚照寺坐落于石涧铺左侧山岗上,大殿前有一株“铁树”,树干上有勒痕,民间传说言,此痕为南诏王拴马留下的痕迹。南诏王阁罗凤东征至此,遇大雨勒马而回,故称回蹬关。
    回蹬关有满地的碎瓦砾、粗瓷片、残砖石块,还存依稀可辨的古驿道铺路石。明人有诗云:“石蹬迢迢过此关,一重烟雾一重山。昔年回蹬人何在?今日题诗人又还。几架官厅红树里,数株春树白云间。远彝归化边尘净,觅得民兵尽日闲。”从诗句中我们得知,那时回蹬关上修有“官厅”,并有“民兵”把守。
    站在回蹬关的山梁上凌风远眺,西边层峦万叠,使人生出乡关万里的感慨来。回首东面的广通坝子,那个古称“路甸”的小盆地被周围的青山簇拥着,在关隘的下方演绎着兴衰历史大戏。 (记者 李成生文)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