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南端,东经99°23′—101°31′、北纬25°59′—27°56′,面积6392.6平方公里,东接古城区、宁蒗县,南连剑川县、鹤庆县,西邻维西县、兰坪县,北隔金沙江与香格里拉县及四川省木里县相望。县域汉属益州越嶲郡遂久县,唐属铁桥节度,宋隶剑川节度及成纪镇善巨郡,元先后设茶罕章管民官、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1770年设丽江县。1949年7月1日,丽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人民政权,10月1日成立丽江县人民政府。1961年4月10,丽江县被确定为纳西族自治县。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地方,设立于2003年4月,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貌为山地、盆地、河谷,有玉龙雪山、老君山、金沙江等名山大川;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动植物群落,年均降雨量959毫米;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举世闻名。高耸入云的玉龙雪山和河谷深切的金沙江构成了壮美神奇的自然景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素有“ 玉壁金川”美誉。
截至2010年底,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总人口21.9万人,其中纳西族12.3万人,占总人口的56%;农业人口19.6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2.9%。全县辖16个乡(镇)、1个办事处,共有97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区县分设后的玉龙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经济欠发达县,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玉龙县又是一个集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于一体,百业待举、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新兴县。
玉龙县境内的玉龙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有北半球离赤道最近的现代海洋性冰川,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老君山被称为“ 滇省众山之祖”,分布有天然冰蚀湖群、杜鹃林、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是“ 三江并流”核心景区;金沙江从玉龙山北侧深谷中奔流而下,形成17公里长、相对高差达3896米、集险奇绝秀为一体的壮丽大峡谷——虎跳峡;金沙江流至国家首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的石鼓镇,陡然转向北流,形成著名的“ 万里长江第一湾”;宝山石头城“ 百户人家一基石”奇观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拉市海是省级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被誉为“ 候鸟乐园”。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纳西、汉、白、傈僳、彝、藏、普米等10多个世居民族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白沙壁画、纳西古乐和金沙江岩画是弥足珍贵文化遗产。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物,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风情,丰奇幻的民族民间节庆,孕育出玉龙古老神秘、多元多样、开放包容、鲜活独特的文化形态。
自治县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1996年“ 2.3”大地震后,丽江进入一个有史以来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在丽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玉龙县委、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寻求特色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县城开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主题,在县城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与水能资源开发、教育文化兴县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34亿元,是“ 十五”末的2.27倍,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3亿元,是“ 十五”末的4.35倍,年均增长33.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69亿元,是“ 十五”末的3.47倍,年均增长27.91%;农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是“ 十五”末的2.28倍,年均增长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