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时间: 上午8:00 - 下午6:00
  • 中国·云南·昆明
  • 微信咨询
    • image
image

忠爱遗人间--赛典赤

      每当人们漫步在闹市区的"忠爱"牌坊时,每当人们喝着松花坝的水时……就会记起在700多年前的云南土地上,曾有过这样一位任职六年,就做出过许多非凡业绩,惠及百姓子孙后代的好"省长",他就是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他在任时,云南第一次正式归入祖国版图,昆明七百年来首次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亲率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从西北南下远征云南,"元跨革囊"渡过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后,灭掉了独立于中央外的最后一个地方政权"大理国",在云南建立了中书行省,使云南第一次作为中央的一个省归入祖国版图。但由于蒙古贵族与地方行政长官的明争暗斗,人民痛苦不堪,云南形势长期不稳,忽必烈自己认为"委任失宜,使远人不安。"这样,就选派了为人"谨厚"的赛典赤任云南省平章政事治滇。 赛曲赤,赡思丁(1274--1279年)在任六年间,"心滇之心,事滇之事",为发展云南政治、 经济、文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安定边疆省份,团结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政绩,不仅超越了前代封建王朝派到云南屈指可数的循吏,而且为元、明、清三朝的统一局面的巩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1276年着手设立郡县,把元初军事统治时期的19年万户府、千户所、百户所设置为路、府、州、县,其创建的省名及部分改置的县名700多年至今仍沿用;他第一次把统治云南达五百年之久的(南诏、大理国)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至滇中地区的中庆路(昆明);他兴修水利,筑松花坝,疏浚海口,修治六河,创建了云南历史上第一个"民到于今受其赐"的系统水利工程,使数十万亩良田得到灌溉,解除了千百年来水患对昆明的侵害,造福于广大人民;他发展经济,清理户口,组织屯田,轻赋薄税,与民休息,修路置驿,繁荣商旅,导水治桥,扩建中庆路。经扩建后的昆明,有了"山川明秀,民物阜昌。冬不初寒,夏不剧暑。奇花异卉,四序不歇"的美誉,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大都市"春城"。 

  他在发展文化建设方面也颇有建树,先后在昆明、建水、大理等处修孔庙,创庙学(儒学),"购经史,授学田",设儒学提举,传播中原文化,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和汉族知识分子参加行省政权机构,为后来在云南推行科举制度创造了条件。他在追求民族平等与团结,培养民族官员,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赛典赤治滇六年,为发展云南各项事业呕心沥血,终于在1279年7月13日病逝昆明,享年69岁。一时间,朝野震动,哀恸不已。"百姓巷哭","远近闻之,如丧父母","老稚悲哀之声,连日不绝",异邦国王"为文致祭",使臣"号称震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去逝后中外朝野、臣民齐声悲悼的"省长"。 

  就是这样一位"省长",他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仍以兴利除害之事,补偏救弊之方","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莫如实惠",完成了他作为一方封疆大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宏愿。故其悄然病逝,岂不令万民引发撕肝裂肺、揪心的疼痛吗?尽管元世祖忽必烈"恩赛典赤之功,痛惜不已,追赠’上柱国’,太师’咸阳王’,谥’忠惠’,诏云南省臣民尽守赛典赤成规"。700多年来,人民无不享受他治滇时带给子孙后代的种种"实惠"! 

  追思赛典赤,"以史为鉴"对今天来说仍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为了决策正确,到大理后"询父老安国便民之要",在田间地头也不忘与农民交谈以了解民情;他善于用人不计前嫌,依然委以重任;他相信战争是屠杀生灵的机器,从不轻用武力;他身先士卒,率先捐资办儒学,从来"轻财爱民","廉洁自持","秋毫无所私",为今天的每级领导干部树立了良好榜样!他之所以这样,"是皆精诚实德,有以动民之心,而不在于求名之迹者",以致于"此公之所能者,实也;其所不能者,名也"。这,就是700多年前,公而忘私的一位"省长"的真实写照,心襟是何等的坦荡赤诚! 

  正如《咸阳王抚滇绩》所说:"功一时者,一时念其德;功万世者,万世念其德;功一方者,一方念其德;功天下者,天下念其德。"赛典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临治一时,惠及长久,"故匕下感戴,声名泮溢",赢得了人民永久的尊敬和缅怀。民国六年(1917年),袁嘉谷曾在《重修咸阳王陵记》中这样评价他:"历史跃开滇以后二千年,迄于今日,滇之声名文物,与中州(中原)同彪炳者,谁之功欤?曰:惟元咸阳王之功!"

  斯人已逝,遗爱常存。他治滇的丰功伟绩将与河山同在,与日月同辉,与国人同存!
客户靓照反馈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