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古国,大理风彩依旧
这个城市磨灭不了南诏古国的印迹
一个黯淡的黄昏,大理城的华灯初上,被装饰璀璨的城门,从下往上投射的树,树影浮在天空上,在灯光迷离的效果中大理古城宛如一个城市的繁华梦,如梦如烟的浮现在那里。
“大姐,这个多少钱?”我拿着一个用牦牛皮制成的背包,满怀希翼的问。“360,这是最低价已经不打折了。”
我满怀失望的离去,举目古城,满眼都是璀璨的灯火。沿街两岸的店铺是繁华的制造者,同时也使古老的城市里装满着现代的灵魂。只有从城墙上暗绿晶莹的苔藓才能依稀的追寻昔日南诏的韶光。
有水的地方就有了灵性,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是人类聚居和从事农耕的重要区域。隋及唐初,居住在洱海区域的居民从事狩猎、捕鱼,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当时,洱海西面已经有太和、羊苴咩、大厘等较大的城邑。
初唐,洱海兴起6个大的民族部落,史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南诏”的势力发展最快。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并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受唐王朝封为云南王。
南诏开启大理最为辉煌的时代,它的意义并不是书本所标识的名词那样简单,它对大理的意义就像是中国的大唐,最让人骄傲也最让人失落。
公元9世纪末南诏式微,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各部攻破下关,建立号称“大理国”的政权。宋皇朝亦多次册封大理王,公元1117年宋徽宗授大理王——段和誉“云南节度使、大理王”。这一政权延续达300余年。
在一段漫长的时间中,大理曾经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至此,云南政治中心从大理移至昆明。
南诏在大理留下了大量遗迹,如洱海西岸太和村、千寻塔;建在上关、下关的龙口城和龙尾城等等,让人对那个时代产生无尽遐想。
现在,走在大理的街头,依然充斥着满眼琳琅的风景和俗世的烟火气息,不由得让人感叹,时光过去,大理古城依旧繁华。